梳理年度教育声音、教育事件、推举优秀教育家、教育机构——2012新华教育论坛“大国教育之声”于2012年12月18日在北京大学博雅酒店中华厅举行,新华网教育频道对发布会进行现场直播,以下是本次发布会的精彩摘要: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中心副主任马建斌致辞 新华网 郭小天 摄
各位领导、各位教育界同仁,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接受新华网的邀请,参加2012年度新华教育论坛“大国教育之声”活动。在此,谨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教育界同仁表达诚挚的问候。
作为新华社主办的全国重点新闻网站,新华网一直倍受关注。尤其是新华网教育频道,内容严谨,导向正确,形式丰富多样,已经成为全球网民了解中国教育发展进程的重要窗口之一。
第一,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把教育放在了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核心任务,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人民满意是教育事业的最高要求,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标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是要细化目标、分解任务,把十八大提出的各项教育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二是要落实好"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要求,为各行各业教育需求服务。三是要落实教育"“人民服务"”要求,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难点热点问题。
第二,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在高等教育阶段形成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安排彩票公益金给予资助;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形成了以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为主,以校内奖学金、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发布,明确了今后十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对学生资助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战略部署,对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规划纲要》再次强调: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明确指出:“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要求要“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
第三、立足当前,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切实把《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落到实处,特别要抓住一些关键环节。
一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出一批通过建立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学区化管理、对口帮扶等措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典型,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委托有关机构开发丰富优质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供全国学校免费下载使用。
二是均衡配置办学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以及薄弱环节、重点领域的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努力解决县镇“大校额”、“大班额”问题。
三是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置,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合理配置各学科教师,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
四是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均人数拨付教育经费,对符合基本条件的随迁子女实行“全覆盖”。把关爱留守学生纳入社会管理创新范畴,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重视发展特殊教育,让残疾儿童残而不废,受得特别呵护。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是全国亿万家庭的共同心愿,也是建设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我们坚信,随着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目标任务的稳步推进,教育公平的阳光将普照每一枝祖国的花朵,温暖每一个学子的心灵,成就每个家庭的幸福。
各位同仁,中国的教育事业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按照科学发展观精神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战略研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国策落到实处。最后,预祝此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