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颁布实行,条例明文规定中小学每学年至少应安排4堂环保课。如何把环保教育融入学校课堂?天津市环保宣教中心邀请了天津部分绿色小学老师一起观摩了一堂“必胜客绿色小超人成长记”环保课,环保宣教中心副主任章婕表示:“我们与必胜客合作3年了,看了这堂课,你就会知道我们为什么坚持推动环保教育进校园活动。经过了1年6堂课程的学习,孩子们都变成了身体力行倡导低碳环保生活的绿色小超人。”
绿色小记者对话 以每个人的小力量推动改变
与必胜客合作举办“绿色小超人”课堂已有三年,天津市环保宣教中心副主任章婕直接与小学生面对面交流环保问题还是第一次。
“章主任,请您谈谈为什么要颁布《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天津市红星路小学四年级2班的周子航第一个举手提问。“天津市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环境教育工作,经过近三十年的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全市人民的环保意识逐步提高,但与如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相比,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迫切需要制定一部有关环境教育的地方性法规,统一规范和推动环境教育工作,普及环境知识,在全社会普遍培养环境意识,为全面建设生态城市奠定更加广泛基础。”章主任指指在座的小学生,“小学生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对象,小学生的环境教育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未来环保事业的发展。”
“章主任,我和我的爸爸妈妈都非常注重环保,但总感觉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能不能告诉我如何以我们每个人的小力量推动改变?”这个问题让好学好思的王晓丹困惑已久,她想抓住机会请主任给自己出出主意。章主任听后,竖起大拇指:“问得很好!说明小朋友真正地把课上学到的环保知识实践了,才会产生这样的困惑。虽然每个人的力量很小,集合起来力量无穷。这就是所谓‘小超人大辐射’。正如‘绿色小超人’课堂,看似简单几堂课,社会效果非常明显。该项目对把环境教育课堂写入《条例》中,起到推动作用。”
刚刚分享了记者职责的《中国青年报》记者张国忍不住称赞“绿色小记者”学以致用的能力强,有较强的新闻意识。“绿色小记者”们如果将环保理念的传播和记者的职责发挥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影响力。
制作小记者报 将生活中的问题具体呈现
接下来的发起绿色倡议、制作绿色小记者报环节,更让大家看到了“绿色小超人”们不凡的环保功底。在魏玲玲制作的小记者报上,记者看到了两组对比排版的照片,一组是清冽的湖水,郁郁葱葱的树林,悠闲散步的大鸟,另一组是烟囱中排着污染气体的工厂,污水从管道流向穿城而过的河,游人随手将垃圾扔在草地上。更为难得的是,所有照片都注明了具体地址。玲玲说:“这些都是我在生活中看到的现象,注明地址是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给他们施加压力,尽快改正。”
红星路小学德育主任董老师说,以前孩子们对环保知识了解有限,甚至有些错误认识,经过“绿色小超人”课程培训,他们不仅懂得如何在生活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还知道了如何影响他人,更正错误做法。这些都是“绿色小超人”课堂带给学生们的。作为老师看到同学们的进步特别欣慰。
据了解,“必胜客绿色小超人”是由中华环保基金会和必胜客联合在全国17个城市发起的公益项目,旨在吸引和锻炼优秀的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大手牵小手”, 依照《必胜客绿色小超人成长记》6堂游戏课的内容,用一年时间向小学生传播环保知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必胜客相关负责人介绍,“必胜客绿色小超人”打造了一个多赢的、可复制、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公益模式。项目创建了适合儿童、生动有趣的环保教材;为大学生志愿者搭建了一个践行环保理想、丰富社会经验、提升个人技能的公益平台;探索出了企业扶植民间公益组织及高校环保社团长期稳定发展的方法;协助社会在小学生中进行环境教育,推动环保理念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