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句容打工子弟入学“零门槛”
可先入学后补办手续 与本地学生享有同等待遇
本报讯(通讯员 滕秀平 王建明 记者 陈瑞昌)“医生治好了我的病,老师温暖了我的心。”日前,江苏省句容市石狮中学初三(4)班学生万美盈高兴地告诉记者。万美盈的老家在山东临沂,前几年跟随外出打工的父母来到了句容就读。前段时间,由于身体不适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万美盈落下了不少功课,而等她身体恢复回到学校,老师们纷纷利用课间为她补课。让万美盈和她的父母十分感动。
近年来,句容市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压力持续增大。句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这几年,我们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和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凡是居住在本地的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子女,提供户口簿、暂住证明等材料,其子女一律就近免试入学。暂时不能提供证明材料的,可先让学生入学后补办手续。”该市教育局基教科负责人说。据初步统计,目前,该市就近入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达3500名。
在句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均与本地学生享有同等待遇,义务教育经费按本地标准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足额拨付学校,同等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就读政策,家庭经济困难的还与当地学生一样享受助学政策。“外来务工人员为当地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我们不能亏待他们的子女。”该市郭庄中心小学校长笪建平说。
为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公平教育,句容市教育局建立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支教制度、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共建、“送教下乡”活动。近年来,该市共选派100余名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实行名教师定点结对帮扶农村教师、“名师工作室”等制度,知名教师都承担着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尽管频繁流动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影响,但他们同时也获得了比普通孩子更强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他们的成长历程中多了一些辗转的经历,看似艰辛,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和磨砺。”句容市开发区中心小学校长周荣华深有感触地说,“关键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他们的特殊经历,从而使他们更自信、更主动地融入到校园生活中。”
《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26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