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教育局对2011年度到农村支教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李珍梅 摄
本报8月30日讯(记者 李珍梅) 去年下乡支教的老师回来了,新的一批支教老师接力。30日,青岛市教育局对2011年到农村支教老师进行了表彰,同时启动了2012年支教工作。开学在即,青岛500名城区教师将开赴农村支教,其中有18名2011年参加工作的首届免费师范生。这些“85后”年轻老师称,下乡支教将让他们变得更坚强,也会成为人生中的一笔财富。
青岛二中语文老师王梓民今年24岁,201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刚工作一年的她,过几天就要去平度支教了。王梓民是岛城接收的首批免费师范毕业生。除了她,还有另外17名免费师范毕业生,也将加入到农村支教队伍。
市教育局副局长张锡科介绍,今年,市教育局将继续从全市范围内安排500名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其中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市内四区教体局所属学校派出支教教师84名,2011年参加工作的18名免费师范毕业生全部参加支教工作。免费师范毕业生政策是国务院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重点师范大学开展的,为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而设立的一项新的教师培养制度。根据国家免费师范毕业生的相关政策要求,安排在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两年。今年是青岛接收的首批免费师范毕业生的第一个支教年度,此后,将继续安排第二个支教年度。
“虽然农村条件辛苦点,但我还是很期待,很想去体验另一种教学环境。”王梓民从小在城市长大,尽管有老师告诉她在农村学校冬天要自己生炉子、厕所是露天的,但王梓民却一点也不担心。“支教一年下来,肯定会让我变得坚强,对我来说将是一笔宝贵财富。”王梓民说。
30日,教育局还对2011年度到农村支教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青岛19中被评为农村支教工作先进集体。该校副校长于建国说,去年学校一名老师去大泽山中学支教,不仅给学校提供了教学上的帮助,还给他们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一个支教老师,可以带动两个学校之间的交流。”于建国说,今后两校之间将继续进行资源共享,同时派优秀老师送课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