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营养午餐 农村娃的“温暖阳光”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3-01-14

  2012年12月31日上午10时53分,红花岗区长征镇中心小学停电了。受此影响,学校食堂没了以往热气腾腾的做饭场面,稍显冷清。

  不过,全校577名孩子的营养午餐却并未耽搁。

  远在市区的“岛内价”超市,正在为孩子们烘新鲜面包,准备新鲜牛奶。按照计划,当日12点40分,学校下课的时候,载满面包和牛奶的卡车将停在校园内。

20130114085005.jpg


  “几天前得知要停电的消息时,学校就启动了营养午餐应急预案,提前和超市对接,让他们今天给孩子们准备好面包和牛奶。”校长徐拥军说,去年3月开始实施营养午餐的时候,学校就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与知名超市签订了相关协议,以应对类似临时停电等导致食堂不能做饭的状况。

  没有营养午餐之前,这所学校的孩子们以往都是自带干粮或者由家长送饭,部分贫困的农村娃甚至不吃午饭。“以前起码有一半孩子吃不饱,我们当老师看到也十分痛心。”该校教师姚琛说。

  六(1)班学生张洁,家住新浦新区新中村,到学校上课要走40多分钟,以前是妈妈给他送午饭。“一想到妈妈每天要走那么远给我送饭,我就很心疼。现在学校有营养午餐了,妈妈就不用那么累了。”张洁小小年纪却已很懂事了。

  “今天都吃些什么?好吃不?”张洁第一次在学校吃营养午餐时,回家后妈妈杨碧关心地问。

  “有肉、有菜还有汤,很好吃!”听到这样的回答,妈妈欣慰地笑了。

  同样是停电,但在离长征镇中心小学不远处的长征镇初级中学,又是另一番光景。因该校投入十余万元购进了发电机,学校食堂并未受停电影响。

  上午11时30分,记者在该校食堂看到,身穿白衣、戴着口罩的食堂员工正在为孩子们的营养午餐而忙碌,随着厨师的锅铲挥舞,胡萝卜和肉片在锅内翻滚,香气扑鼻。

  没有油污、没有杂物,食堂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印象深刻。储物间,一袋袋大米和一桶桶食用油整洁排列,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学校食堂只存放不易变质的袋装米和桶装食用油等,其他食品原材料都由配送商每天配送。”长征镇中学校长陈永红说,学校会提前把每周的食谱报送给配送商,他们将按照食谱每天给学校配送相应的食品原材料,保证孩子每天吃的肉、蔬菜等都是新鲜的。

  陪同记者采访的红花岗区教育局安全稳定科副科长丁坤解释道:“为了让孩子吃上新鲜、安全的饭菜,红花岗区在试点营养午餐时就实行配送制度,由区政府组织招标,确定了有资质的食材配送商,对实施营养午餐学校的米、油、肉、蔬菜等全部实行统一配送,严格把住食品原材料关口,保障食品安全。”

  相关链接:

  营养午餐改善计划是一项民心工程。一年来,遵义市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列为2012年的“十八件实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显著。

  自2012年3月春季学期起,该市纳入国家试点范围的桐梓县、正安县、道真自治县、湄潭县、凤冈县、务川自治县、习水县、赤水市等8个县(市)已全面启动实施。目前,8个国家试点县1421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小学生、初中生共36.97万人,全部享受国家营养补助政策,全年补助资金20144万元。

  为落实好国家惠民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让更多农村娃吃上营养午餐,遵义市还积极开展红花岗区和仁怀市的地方试点工作,涉及红花岗区48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7744名学生和仁怀市177所小学的20284名贫困生。

  据介绍,该市两个地方试点的营养午餐补助资金均由本级财政承担,如红花岗区就先后投入食堂改造、设备设施购置等经费约250万元,营养午餐补助资金约1000万元。

  采访中,记者听到许多故事,内容多为没有营养午餐之前,农村孩子为了读书忍饥挨饿、营养不良,让人心酸。

  从改革开放开始,尤其是近20年,贵州乃至整个中国乡村社会便开始迅速地“空心化”、“边缘化”。而这些每天忍受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孩子,恰恰是中国乡村社会凋零的一个切片。

  营养午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遗憾。

  许多人都说,营养午餐解决的不仅仅是农村孩子们的一顿饭,更多是让孩子们感受到党委、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温暖。

  透过温暖的阳光,他们看到了希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