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资料图
台海网(微博)10月8日讯(海峡导报(微博)记者魏文/文张向阳/图)在人们的印象里,老师布置作业,孩子完成作业,天经地义。而近日,网上一则“新潮爸妈”用各种理由拒绝他们认为不靠谱的作业,并公开叫板老师的新闻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热议。如何您是父母,您会因为孩子的作业而公开挑战老师的权威吗?
事件
新潮爸妈拒重复作业
近日有报道称,一批新潮爸妈用各种理由拒绝他们认为不靠谱的作业,公开叫板老师。对于他们眼中的“超前作业、口头作业、刻板作业、重复作业”都选择拒绝。
公开叫板老师的胡先生从事汽车销售业,当听闻儿子刚上幼儿园大班就开始学汉语拼音,且这个国庆长假,老师还布置了书写作业:要求幼儿将所学的6个单韵母按声调各写10个,他便忍不住跟儿子的老师发生了小争执,认为作业偏多,并向老师提出“不做或者适当少做一些”的要求。老师当场表示了默许。
胡先生认为幼儿园孩子最大的任务就是“玩”,如果在玩中能学到知识那是附加值。过早把读、写学习负担强压在幼儿身上,有违孩子身心发展规律,还可能造成孩子的厌学心理。孩子若能主动快乐地面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另当别论,可如果是无奈应付不如趁早说“不”。
对此,网友有赞同也有反对。赞同者认为,幼儿就是幼儿,不必搞得和小学一样;反对者认为作业该不该做,作为家长的判断毕竟不够专业,最好多与老师沟通,不要断然喊不做。
声音
促进作业设计更合理
余女士(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教育部新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要求非常严格,比如不能留书面作业,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取消百分制等。现在小学都减负了,更不用说幼儿园。
我主张多让孩子玩,在玩中学,不要揠苗助长。童年嘛,还是无忧无虑的好。所以,叫板老师,促进学校作业设计更合理,没啥不好的。
赵先生(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对于幼儿,我也认同让他们在玩中学,避免机械、重复的作业。我不反对有创意的作业。我曾看过一份小学二年级的中秋节作业,主题是“我的爷爷奶奶”,通过寻找爷爷、奶奶的老照片、现今的全家福,让孩子接受一次最好的亲情教育,就挺好的。
作业要适合孩子年龄特点,我特别反感让一二年级的孩子做什么手抄报。有问题我也喜欢直截了当和老师沟通,不想藏着掖着。当然,小学阶段,注重孩子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必需的。
私下做真诚沟通较好
梁女士(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以前我也很反感让孩子老是抄抄写写,现在感觉抄写还是有些好处的,良好的书写习惯肯定要从小开始培养,况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其实,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小,虽然教育界总说“因材施教”,但体现在作业布置上的真不多,而有的孩子确实需要做点机械作业。如果家长因为心疼孩子,总是这也有意见,那也叫板,对于年龄还小、也不懂分别是非的孩子来说,可能导致他们再难接受老师的指令,或者一旦有问题就把家长当做挡箭牌,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贝贝妈(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虽然不否认还有一刀切的作业,但现在中小学教育越来越科学了。
所以,我觉得就算家长对学校、老师有意见,也不宜高调,特别是没必要在孩子面前公开叫板老师,私下做一些真诚的沟通会比较好。
另外,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都很重要,在两者之间,最好要找一个平衡点。
观点
更理性地解决问题
谭南周(原厦门市教科所所长)
家长该不该拒绝幼儿园孩子节假日作业?我认为应该。小学生课外作业都严格控制了,更何况是幼儿园。幼儿园不该去完成不属于幼儿园难度的教育,而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施行符合孩子认知发展规律、孩子的身心发展程度的教育,而小学的教学内容不必要提前到幼儿园来上。
现在不少年轻家长接受了国内外新的教改、教育理念,更加重视孩子的身心发展,这是一个可喜现象。如果学校、老师做法不妥当,家长完全可以说“不”,老师受到叫板不能只责怪家长。
不过,教育是理性的,不能感情用事。公开叫板、特别是当着孩子的面叫板老师,显得过于感情用事,尽管其主导用意是对的,为了减少孩子的负担。但是,这可能导致尚无完全判别力的孩子的困扰:是听家长的还是听老师的?长此以往,老师和家长的形象都会受到损坏,最终还是不利于孩子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曾广为流传。重视孩子的早教固然不错,但早教并非极端化的超前教育,比如,我们可以让幼儿背诵“床前明月光……”,但要求幼儿一定要理解或写出来就是过度超前了。教育,其实就是一个度的问题。
同样,拒绝“不靠谱”作业也可以更有度。家长不妨通过个别交流、回访老师等更加理性一点的方法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