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留守儿童探亲记:和父母在一起的假期最开心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3-08-05

20130805083938.jpg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受经济条件、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孩子无法跟随父母到务工地居住,只能留在农村独自生活、读书。在这个暑假,这些留守孩子将如何度过暑假?是否有人帮他们安排充实的假期生活?是否能和远在他乡的父母相见?他们又有怎样的假期愿望?在此,我们特编辑了一组稿件,讲述留守孩子的暑期故事。
  兴趣班、夏令营、去外地甚至外国旅行……对城里孩子来说,暑假是多姿多彩的。但是,对那些父母在城里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暑假却意味着更加孤单。近年来,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开始选择在每年暑假从乡下来到都市,与父母短暂相聚,感受久违的亲情。
  从留守娃到“小候鸟”
  进站买票、拿行李乘车、到站下车、乘车来到父母打工的居所……对于15岁的罗启峰来说,已经再熟悉不过。作为一名农村留守儿童,今年已经是他第四次来北京和父母一起过暑假了。
  罗启峰的父母都是安徽省郎溪县的农民,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双双来到北京打工。由于工作繁忙,夫妻俩每年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罗启峰一直在老家跟着奶奶和叔叔生活。“开始的时候孩子小,我们一年才回去一次,见面的时候他跟我都不怎么亲,心里感觉挺难受的。”父亲罗中顺说,“后来他上小学了,我们就想着放假的时候,接他来北京过暑假,顺便也多陪陪孩子。”
  罗启峰告诉记者,他一直都记得第一次来北京见爸爸妈妈的那种开心劲儿。“第一次来北京,爸爸带我去了天安门和北京动物园。回来以后,班里的同学都围着我问东问西,我觉得特别自豪。”之后的几个暑假,罗启峰都是和父母在北京度过的。而他也从第一次的由妈妈去接,变成了现在的自己坐车来北京。“我觉得自己就像课文里‘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每到暑假就来北京找父母团圆,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罗启峰说。
  感受亲情最重要
  随着来北京次数的增多,罗启峰说,现在自己最在乎的已经不是每次来能去什么新鲜的地方玩,而是更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那种亲情。
  罗启峰的父亲是一名电工,母亲在超市工作,因此即使到了北京,罗启峰更多的时间,还是要一个人待在家里。“有时候觉得这和在农村有什么区别啊?白天还是没有人陪伴。但是每到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我才真的有回到父母身边的感觉,而不是隔着一条电话线和他们聊天。”罗启峰说。
  罗启峰告诉记者,明年他就要升高中了,不过因为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他还没有机会和他们讲讲自己的理想。“班级开家长会时,都是由叔叔代开。老师在家长会上表扬我,叔叔回家也会夸我,但那种感觉和父母夸我的感觉不一样。而且我在学校遇到了什么问题,爸爸妈妈都不知道,所以基本上也不会关心,久而久之,我都是埋在心里,即使打电话的时候,也不会向他们倾诉。”罗启峰说,“这次来北京有这么长的时间能和父母在一起,每天面对面,晚上和爸爸睡在一张床上,感觉特别温暖,也就自然而然地会想和他们多聊聊自己的心事。所以每次来北京过暑假,都是我最开心的日子。”
  希望能有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活动
  除了在生活和感情上更多地给予陪伴,家长们也希望好不容易来一次城里的农村孩子能在这里开阔眼界,掌握一些在家乡学不到的技能。
  “孩子暑假来北京都是自己在家里,周末或者有空的时候我和他妈妈会陪他一起出去玩。”罗中顺告诉记者,前几次孩子小,每次他来基本都是带他出去玩。现在孩子渐渐大了,也希望能利用暑假这段时间让他学点东西。“今年他来北京,本来想给他报个球类的兴趣班,但是培训费实在是太贵了,最后还是选了一个比较便宜的英语类课程。”罗中顺说,孩子在农村上学,英语比较差,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这次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让他在大城市好好学一学。
  对于父亲的安排,罗启峰说自己挺满意的。“以前每年暑假来北京,爸爸妈妈都不怎么管我。我在北京也没什么朋友,只能每天在家看电视、打游戏。有时候做作业,学习上遇到不懂的也没有人教。现在能学点有用的知识,今年回学校我就不只是跟同学讲北京的风景,我还要让他们知道,我的成绩也提高了。”罗启峰说,其实除了学英语,他还是挺想上之前计划中的那个球类培训班的,不过他也理解父亲的拮据。“没关系,下次有机会再学吧。”罗启峰懂事地说。
  感觉到孩子的遗憾,罗中顺向记者表示:现在每年从农村到城市来过暑假的孩子越来越多,他的好几个老乡现在都把孩子接到身边过暑假了。作为家长,他们也想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但碍于收入有限,孩子的许多愿望都不能实现。因此,他希望政府能组织一些针对农民工孩子的培训和公益性暑假班,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能够从中受益。
  7月30日,在南充高坪机场,留守儿童准备搭乘“心愿航班”前往深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