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四川童工被“遣送”归家 回乡温暖何处觅?
来源:中国时刻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4-01-06

近日,非法雇佣童工问题再次引发媒体关注。此前有报道称,深圳一家电子厂涉嫌非法使用数十名童工,其中大部分是来自四川凉山十多岁的小学女生,每天工作12小时,每月固定工资仅2000元。在各界的帮助下,孩子们现在已经被送回了老家。


漾聚焦:四川童工被“遣送”归家 回乡温暖何处觅?


20140106081405.jpg 
然而,其中一名孩子在接受采访时却说不想回家,她的理由,更是令人心寒。


        深圳一家电子厂涉嫌非法雇佣童工的事件一经报道,立刻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最近,在公安、劳动、街道等护送人员的陪同下,41名涉嫌童工事件的员工被"遣送"回老家,交给当地政府和监护人。然而,在被送回四川老家前,一个涉嫌童工事件的"孩子"对采访她的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话,她说"在这有米饭和肉吃,回家只能吃土豆和玉米","我不想回家"。此话一出,让听者不禁沉默。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背井离乡来到异地辛苦打工,还不愿意回家?
对于禁止雇佣使用童工问题,我国相关法律早有明文规定。按照《劳动法》,用人单位不得招聘16周岁以下的人员,也就是童工。一些企业对劳动力尤其是廉价劳动力需求极大,因而肆无忌惮,无视相关法律法规,大量招聘童工。
        然而,一个巴掌拍不响。从市场的供需关系来看,也正是因为一些贫困家庭有这样的需求,才给部分用人单位“铤而走险”的机会。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还是贫困。像凉山州这样的贫困地区,交通不便,水电不通,农民人均一年收入也只有两三千元。虽然国家实行义务教育,但是书本费、生活费这些还需要学生自理。很多农民家庭无法承受费用,所以有些孩子大一点的话就辍学回家,帮家里面分忧。根据统计,大约还有10%左右的孩子因为贫困等原因辍学回家。
        这些孩子,在被遣返回乡后,没农活可干、交不起学费,最大的可能是,在家里待上一段时间后“重出江湖”,换个地方打工赚钱。
眼下,一些小微企业因为订单不确定、管理不完善等原因,非法使用童工的现象有所抬头。要杜绝童工现象,除了着力封堵、监督住企业用工这个“终端”,更应该对产生童工的社会基础做深入思考,并由此采取实际措施。
        发展当地的经济、解决地方贫困,是长久之举。然而,童工问题也对我们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课题。目前,在学校、共青团、这一块基层的组织要因地制宜的制定一些比较好的办法,如完善义务教育制度的具体细节,除了免学杂费,在生活等各方面也给与一定的补贴,让这些孩子能够留下来。
另一方面,有关童工后续安置等方面的法律或地方性法规、政策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要对这些贫困家庭在经济方面要予以照顾。
 
        靠什么来“解救”童工?正义凛然的“解救”,换来的不是“童工”的欢呼感激,感受到的不是家乡的温暖,而是让家里投入和期望落空的沮丧,是回乡四顾心茫然的不安。简单地把"童工"送回家乡,政府相关部门只是做到了第一步。如何避免童工问题陷入周而复始的困局,如何保障所有孩子,尤其是贫困地区孩子的义务教育权利,还需要有关部门更多的智慧和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