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孩子经常咬指甲、吮手指,妈妈怎么办?4点建议破解难题!
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7-12-04
文/鲁鹏程
教育案例:
有个女孩出生不久就由奶奶带着。满3岁后,爸爸妈妈就为她选择了一家双语幼儿园。
小女孩刚入园时,每天哭得都很厉害。听说所有孩子都是这样,爸爸妈妈也没在意。慢慢地,老师说她在幼儿园哭得次数少了,爸爸妈妈非常高兴。但是,妈妈没有高兴几天,就发现她多了一个习惯,那就是经常咬指甲、吮手指。几个手指的指甲被啃得光秃秃的,大拇指也因为经常吮吸变得有些肿胀了。
爸爸妈妈和奶奶都认为这是个坏毛病,就开始纠正她。刚开始还只是提醒她或者把她的手拉开,后来就骂她或者打她的手。结果,小女孩不仅没有戒除这种习惯,反倒越来越严重了,有时为了躲避责骂就偷偷背转身或者藏在被窝里咬指甲、吮手指。
爸爸妈妈很苦恼,究竟怎样才能把女儿从咬手指、吮手指的习惯中解脱出来呢?
问题分析:
咬指甲、吮手指是发生在儿童身上的一种很普遍的行为。据统计,90%以上正常婴儿都有吮手指的行为,这是因为孩子出生后是先从口开始感知事物的。正常情况下,孩子吮手指的行为在两三岁之后就消失了。如果过了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吮手指的行为还非常严重,那就有些不正常了。至于啃指甲,则会发生在儿童时期的任何一个阶段,尤其是学龄期儿童出现这种行为的比率更高一些。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断地吮手指、咬指甲呢?这是父母普遍关注的问题。有关专家分析,主要原因有四个:
一是孩子的生活中出现了令他感到不安的因素,如搬家、更换保姆、爸爸妈妈闹离婚,等等。就如案例中的小女孩,她上幼儿园后,环境是陌生的,照顾她的老师也是陌生的,难免让她焦虑,于是用咬指甲、吮手指来缓解焦虑。
第二个原因是模仿。孩子到幼儿园或学校后,如果某个小朋友、同学有咬指甲、吮手指的习惯,孩子就会模仿。
第三个原因是无聊。孩子需要做游戏或者玩玩具,如果父母总是限制他做这个,不让他做那个,孩子就会因无聊而咬指甲、吮手指。
第四个原因是孤独。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并且生活在楼房里,离开幼儿园和学校后便一个人玩耍、学习,有时难免感觉孤独。有些孩子在孤独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咬指甲、吮手指,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引导,就会形成习惯。
除了这几个主要原因之外,孩子还有可能因饥饿、身体不舒服等原因而咬指甲、吮手指,以转移和分散注意力。当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阶段后还有咬指甲、吮手指的习惯,就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仔细分析孩子的状况,找出原因,帮孩子从咬指甲、吮手指的状况中解脱出来。
参考建议:
1.关爱孩子,让他有安全感
无论什么时候,父母都要关爱孩子,尤其是孩子的生活发生一些变化的时候。任何人在生活发生变化后都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更不用说孩子了。他由于生活经验比较少,对于生活的变化会比成人有更多的焦虑,所以,如果孩子的主要照顾人出现变化,父母一定要提前告诉他,并在父母的陪伴下跟新的照顾人熟悉一些时间;如果孩子将要入园或入学,父母也要带他去幼儿园或学校熟悉环境,这样就能减轻他的焦虑。另外,发现孩子有焦虑情绪后,一定要多多关爱他,跟他交流沟通,让他有安全感。
2.放松心态,不要吓唬孩子
孩子非常敏感,他能感觉到父母的情绪,即使父母内心焦虑而表面平静。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焦虑后他会更焦虑,咬指甲、吮手指的情况就会更严重。此时,父母不能吓唬孩子,不要说“吮手指,肚子会疼”之类的话,否则会让孩子内心恐惧,而且当他发现吮手指肚子不会疼的时候,他还会知道父母在撒谎。
3.用丰富的生活转移孩子注意力
当孩子咬指甲、吮手指的时候,父母不要强行制止,最好态度温和地引领孩子一起玩玩具、做游戏,或者多带孩子外出游玩,挖土玩沙子、找虫子……如果有太多有趣的事情要做,孩子自然会投入这些事情中而忘记咬指甲、吮手指了。
4. 带孩子交朋友,让他有玩伴
孩子需要做游戏,需要有人跟他一起玩,父母一定要多带孩子走出家门,让孩子在小区或居住地认识一些小朋友。孩子有了玩伴就会将精力投入到与朋友的玩耍和游戏中,也就不会因为孤单、寂寞而咬指甲、吮手指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