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生态教育 共享未来 ——记深圳市南山区珠光小学国际生态学校创建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7-12-08


    深圳市南山区珠光小学始创于1936年,地处南山区东北部,北枕塘朗山,南望深圳湾,是国际生态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教育现代化技术实验学校。学校于2013年10月引进国际生态学校的理念与方法,让全校师生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将学习与行动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全体师生的环境意识和行动能力。学校确立了“生态教育”的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以“明德、尚美、博学、求新”为校训,以“乐学、善思、自主、向上”为学风,以“关爱、负责、精业、奉献”为教风。学校环境优美,设施设备先进,生源稳定,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滋养着师生的身心。

    近年来,学校先后有教育部门国培校长1名,市、区信息化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挂牌教师4人,深圳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14人次,获得南山区授予各类优秀荣誉称号的教师近500人次,拥有18项国家著作权、3项国家专利,2015年1月,学校被国家环保部门宣教中心授予国际生态学校绿旗的很高荣誉。

    树立生态教育理念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也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这既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生态文明教育的缺失和滞后。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意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的实现程度。学生是生态文明的关注者、传播者和未来的建设者,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加强当代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

    2007年6月,国家环保部门宣教中心作为代表中国的国家会员组织加入生态学校项目,促使中国的环境教育项目与国际接轨。从2009年6月5日起,在国家表彰的50所绿色学校中试点启动生态学校项目。

    珠光小学校长带领学校根据现实问题和学生经验,讨论确定了珠光小学“低碳生活”校本课程两个主题:校园垃圾分类、校园节约用水。这本小册子见证了广大师生“应对气候变化,创建生态学校,享受绿色生活,争做低碳达人”的实践和探索。号召师生通过积极行动,不断营造更美的低碳校园环境并带动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的可持续和谐发展,让“低碳”成为一种自觉的、自然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为打造低碳的生态城市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提高生态意识

    生态教育是以生态学为依据,传播生态知识和生态文化、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及生态素养、塑造生态文明的教育。它体现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各个方面。生态教育的目标是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调整人的行为,建立环境伦理规范和环境道德观念,教育人正确认识自然环境的规律及其价值,提高人对自然环境的情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为每个人提供机会获得保护和促进生态环境的知识、价值观、态度、责任感和技能,创造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环境行为的新模式。为实现人口增长的节制稳定、资源的综合永续利用、环境资源价值的量化、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城市建设的生态化打下基础。

    加强生态教育,是提高公众生态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生态意识的提高和生态文明的塑造,依赖于生态教育。生态教育是以生态学为依据,传播生态知识和生态文化、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及生态素养、塑造生态文明的教育。开展生态教育、提高生态意识和塑造生态文明,三者构成了一个相互辐射、互利共生、协同发展的“金字塔”范式,而处于金字塔底部的是生态教育,它为我们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夯实了基础。我们要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固然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规制度的保障,但更离不开人们生态意识的强化和生态文明的完善;要全面地强化生态意识和提升生态文明,使每位公民自觉维护与其自身生存和发展休戚与共的生态环境。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师生生态意识,学校邀请专家到校开展环保知识讲座。2015年10月20日下午,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教授、可再生能源及可持续发展通识课程负责人陈本中教授一行莅临珠光小学考察,就学校校舍改造中能源建设的问题与学校校长进行了探讨。会上,陈教授一行认为学校在生态教育上所具有的前瞻性值得称道,鼓励学校在国际生态学校的基础上继续推广生态校本课程及人文教育,并愿意对学生、教师、家长进行生态教育方面的义务培训,希望学校发挥在生态教育方面的领航力。2015年11月6日,教育部门特派环保专家到校进行“饮用水知识自然科普课”的讲座,普及水的相关知识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和措施。

    践行生态行为

    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体悟环保的意义,体验作为环保人的快乐,并将这种生态教育延伸到校外。

    2013年10月,珠光小学创建申报国际生态学校,紧遵“七步法”要求,即建立生态学校委员会、开展环境评审、制订行动计划、环境监测与评估、与课程建立联系、开展社会宣传与参与、制定生态规章,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了“环保百米行”“参观再生水厂”“垃圾每日处理量调查”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环保主题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生态校园氛围。学校第十七届科技文化节举办了语文组、科学组手抄报评选活动,活动紧扣“生命。环境”主旨,以“生态文明,从我做起”和“生命”为主题,让学生从生命、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方面入手收集资料,通过绘制手抄报,达到珍惜生命,共建生态校园、生态社会的宣传和教育目的。

    学校还积极向社会宣传环保理念,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中来。学生们自己制作了“垃圾不落地,自然更美丽”“留下足迹,不留垃圾”等在旅游景区的宣传语,向身边的游客宣讲环保知识。

    生态学校项目(Eco-School)是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FEE)在全球推广发展的五个环境教育项目(生态学校、环境小记者、认识森林、蓝旗海滩、绿钥匙)之一。全世界已有44个国家(FEE国家会员组织)开展了国际生态学校项目。

    近年来,通过创建国际生态学校,珠光小学的学生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有了进一步理解,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有了相应的提高。通过国际生态学校的创建,学校致力打造环境友好型校园、节约型校园,让生态、节约成为师生共识和行动。2015年1月,珠光小学被国家环保部门宣教中心授予国际生态学校绿旗的很高荣誉。

    2016年3月11日,值第38个植树节来临之际,珠光小学隆重举行了“碳汇林”揭幕仪式暨植树活动,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宣教中心、南山区教育部门、桃源街道办、村委等领导,以及珠光小学行政、领导、党员志愿者、家长义工、学生代表、媒体朋友等一行100多人,出席了本次活动。如今,校园约有50种不同种类的植物,每种植物、每棵树,无论大小,都设有“植物铭牌”,详细介绍了该植物的“拉丁学名”“科属”“主要用途”“分布区域”“特征习性”等,学生可以快速了解植物的大致情况。更为创新的是,珠光小学的“植物铭牌”非同一般,它采用的是“二维码铭牌”形式。观赏者只需用手机微信扫一扫铭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进入到“珠光小学官方服务平台”,了解到该植物更为详尽的资料,可以说,它是该植物的一部小型百科全书。种下一片“碳汇林”,生长无数“环保根”,“碳汇林”是学校生态理念的象征,也时刻提醒着全校师生做一个环保人。

    生态教育内涵无限大,珠光小学着眼未来发展,以切实的行动,从校园出发,让学生们了解环保的意义,自主实践低碳消费,推动低碳生活,演绎低碳文化,传播生态文明,打造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校园,培育了一个个实实在在低碳生活的时尚达人。

    只有热爱大自然,才能自觉爱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生态教育是“防范胜于救灾”的极有效且极持久的生态保护手段。

    珠光小学在继承中创新,在巩固中发展,秉承以“生态教育、科技教育、智慧校园、多元校本课程”为办学特色,在“齐心协力共筑教育理想,协力打造教育南山质量”精神感召下,系统构建质量文化,优化治理体系,用信息化的智能教育、管理平台,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社区等协调发展,在友好型环境中,实现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王春平 陈忠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