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课间操”让这里的孩子充满活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8-01-19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李小伟)“我喜欢篮球,我喜欢乒乓球,我喜欢啦啦操、跳绳、轮滑……”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喊出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这是记者在通辽一中课间操活动调研会上看到的场景。
为了改变学生参加课间操活动出工不出力的状况,通辽一中通过采用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与家长和学生共同探讨,就如何改变现状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学生们的一些奇思妙想也得到了尊重和采纳。
2016年,在专家指导下,在体育组老师群策群力下,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下,一些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课间操相继推出:健美操、瑜伽、花式跳绳、毽球、轮滑等。这些凝聚师生心血的课间操,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精气神也得到提升。学生们在“我锻炼、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下得到了健康成长!
分管学校体卫艺工作的校党总支副书记白茹接受采访时说:“过去的课间操单调、枯燥、模式单一、一成不变,让学生心生厌倦,不愿意参与其中。即使参与也是出工不出力,形式主义突出,效果大打折扣。如何让学生们有兴趣投入、持续参加,必须抓好、抓实,创新形式。”
为了充分发挥社团作用,通辽一中成立了“炫舞青春”健美操协会,并先后开设了健美操、啦啦操、踏板操、搏击操等多种课程,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使他们在充实度过课余时间的同时,也增强了体质、提高了技能。在2016年举-的首届内蒙古自治区校园足球啦啦操锦标赛中, 通辽一中啦啦队获得了东部区第一名的佳绩。
通辽一中校长陈久明认为,想要增强学生体质,提升教师素质是重要一环。学校在实践过程中,以科研为引领,将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课外活动模式创新与应用研究之子课题‘塑造学生个性品质、常规与特色结合的课外活动模式探究’”引入到体育课堂和课外活动中,着力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总课题组的支持下,专家组进校园先后进行了多次课外活动创新与应用研究,并开展了多次专题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前期培训。
为了让课间操发挥更大作用,学校还开展常态化校园男女足球比赛、跳绳比赛、男篮比赛、女排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并依照场地条件情况开设冬季团体计时跑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素质,在活动中学会团结互助,极大地增强了班级的团体凝聚力。
几年来的创编实践,让通辽一中尝到了改革创新的甜头。如今,该校已把课间操纳入到德育教育、素质教育、审美教育、能力教育以及良好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实现了育体、育心、育人的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