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青岛莱西:坚决打好打赢减负提质增效攻坚战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8-01-26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孙军 通讯员 张峰林)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全社会普遍关注而又始终未能解决好的一个问题。近年来,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青岛莱西市教育体育局围绕减负提质增效升级,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推动中考改革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一体化方面走在了前列。该市的做法是向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要效益;向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要效益;向课题结构调整要效益;向学校管理改善要效益,进而实现减负提质增效。
实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推行绿色指标评价体系。一是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办法,不单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来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实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目标绩效考核,由教育效益、平安和谐、社会评价、争优创新四项内容组成,其中教育效益又包括德育、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三项指标。注重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落实教师每天一节幸福课(教师活动课)制度,由教师自己安排具体时间,报学校汇总,固定在教师的课程表上。二是推行绿色指标评价体系,不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考核教师,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围绕学生品德行为、身心健康、学习动力、学业负担、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十大方面的关键性指标,制定出台对学生、教师的评价考核办法,探索建立中小学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树立正确的教育导向。
缩小区域间差距,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发展。一是加快提升办学条件。实施教育重点工程拉动战略,加快办学条件改善步伐。2016、2017两年针对城区大班额问题,总投入7亿多元,在城区新建改扩建11所中小学。2018年,计划对城区7所中小学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实施扩建改造,预计共需投入5亿元。2016年,根据青岛市统一部署,对首批20所农村薄弱学校进行了升级改造。2017年将继续改造18所,合计共投入1000万元。通过一系列重点工程的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筹教师资源,均衡师资配置,重点建立了四项制度:领导干部轮岗交流制度、中青年干部挂职锻炼制度、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制度、新招聘教师到名校顶岗培训制度。不断加大新教师招聘力度,突出加强了农村学校教师、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的配备,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积极地走出去,请进来,利用举办培训班、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办学质量,缩小区域间教育发展差距,遏制择校热现象。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一是切实落实课程方案,提高三级课程执行力。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正确处理好学校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课程保障。二是全面推进大课间活动,目前全市基本形成“校校有特色、班班有场地、生生有项目”的局面。启动了“阳光、健体、亮眼”工程(阳光体育一小时;体育艺术“2+1”工程、防止传染病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治疗保护眼睛,让学生心明眼亮),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三是构建普通高中多元化发展格局。2015年开始在普通高中开设科技创新班和国学班,优质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推进小班化教育,目前,我市中小学起始年级班额不超过40人的学校有92所,占学校总数的86%。小班化教学能够充分开发每各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一是打造个性化的生命课堂。“不同的个体需要不同的时间来完成同一学习任务”,减少过多的统一(例如:时间、讲解、内容、练习、要求、技能、活动等等)增加分散(自主学习、个体指导、小组合作、探究、研讨、辩论、查询、实验、实践、激励评价等),不再追求目标与进度的完全统一,不再追求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念方面的齐步发展,面对差异学生,施行差异教育,实现差异发展。以微课制作和翻转课堂研究为抓手,实施“个性化教学”或“针对性教学”。二是加强学生作业管理。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作业管理工作的通知》,倡导设置作业超市,布置选择性作业,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选择的做作业。各学校严格执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的规定要求,积极推行课程、课时、作业、考试、节假日“五公开”。教体局不定期深入基层学校,对学校办学行为特别是作业量和作业布置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学校的目标绩效考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