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高二少年跳楼自杀,只因被老师翻包?你也该停止这些行为!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8-01-04
    喝完一罐啤酒,留下两封遗书,在黑板上写下“我命由我不由天”几个大字后,小凯(化名)从教学楼五楼上纵身一跳,结束了自己只有十七岁的生命。

    最近,湖南省凤凰中学高二学生跳楼自杀引起网民热议。在亲戚朋友眼中,小凯是自信乖巧,成绩优异的“阳光少年”;在学校老师眼里,他又是叛逆难管,割脉自残的“问题少年”。“双面少年”小凯的跳楼自杀,让人惋惜,也让人不得不再次正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1

    被老师翻包,

    17岁少年留下遗书跳楼自杀

    2017年12月23日晚十一点左右,湖南省湘潭县凤凰中学校园东南角处,传来声嘶力竭的一声吼叫,年仅十七岁的小凯跳楼了。当被众人发现时,小凯口吐鲜血,气息奄奄,随后不久便永远离开了人世。



    ▲小凯(前排黑衣少年)与同学合影。

    好好的,小凯为什么会自杀呢?事情的导火线来源于一个半小时前,小凯与班主任李阳的一次冲突。

    当晚九点多,小凯从校外补习机构回学校,在校门口的超市里碰到了班主任李阳。李阳看见了小凯试图藏回口袋的手机,又从他口袋里找到了一盒香烟,当即没收。随后,李阳又检查了他的书包,翻找到了两盒香烟。

    因为前两天才在小凯课桌里发现了香烟,李阳当时就对他进行过严厉批评,小凯也保证后面不再抽烟,没想到这次又被自己逮个正着。李阳很是生气,揪住小凯的外套衣领,用力推了一把,并严厉地批评了他。

    谁也没想到,一个半小时后,小凯居然以跳楼自杀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

    一面阳光,一面阴郁,

    双面少年曾割脉自残

    家人、朋友至今对小凯的自杀感到难以置信。因为,在大家眼中,小凯是一个阳光、自信、乖巧、活泼的花季少年。

    他很讨长辈喜欢,在同学中人缘很好,是学校街舞社的主力。在他QQ空间里,他有时发与同学们的合影,有时发手绘漫画,有时晒一晒聚餐。每条状态下,都有许多同学点赞、评论、逗趣,是个“人气王”。

    “我到现在都不相信他会自杀。他那么开朗,也很孝顺。一个星期前,学校放半月假,我们还一起玩了跳舞机。他的成绩也在一点点变好。”小凯的朋友小欢感慨地说到。

    儿子的自杀让母亲肖颖(化名)也难以接受,她还清楚地记得,在学校最近的一次考试,她来学校看儿子,儿子挽着她的手在操场上散步,告诉她:“妈妈你不用担心,我的语文以前最差,但这次进步了,数学也进步了,我很有信心。”

    但这么一个“阳光少年”,在老师的眼中却同时也是个“问题少年”。

    事实上,跳楼并非小凯第一次做出危险举动。2017年1月13日,期末考试前一晚,小凯在寝室喝酒后,曾经割脉自残,被送往医院。

    自残事件后,学校安排小凯在心理室接受咨询。心理老师回忆,小凯当时坦言“不太想活了”,其他更多时候都沉默,那次交流并不顺畅。

    表面阳光的小凯,内心却有如此阴郁消极的一面,学校方面建议家长带小凯到更专业的心理机构接受咨询,但母亲肖颖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

    看到这,我们或许可以清楚,小凯并不如朋友亲人口中的那么阳光,他也会任性叛逆,消极低落,甚至有时会绝望到要去割脉自残。而这样严重的心理问题,小凯的母亲作为家长,却从未在孩子自残后带他去看过专业的心理医生。

    3

    孩子看上去活泼自信

    却也有可能患有抑郁症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状况逐渐令人忧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

    据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上的一篇论文,自杀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中最为常见的死因,超过了车祸、疾病等。

    和小凯事件类似,青少年自杀案例在以往的新闻报道中也不在少数。

    ▼

    2016年5月20日,河南洛阳高中生王某,因违反校规被教师批评后,离校喝下农药。

    2015年6月11日,七台河市第二中学高二学生李丹(化名)因与母亲发生争执,选择了跳楼自杀。

    2014年9月6日,江西一天内发生两起学生自杀事件。当日上午,江西赣州八中高一男生从西河大桥上跳下身亡;下午,奉新县华林中学14岁男生余某在家中上吊自杀。

    而这些少年们自杀的导火线,有时候仅仅是一句批评,一个指责,一次考试失利。



    很多人会误以为,不得志的人才会有抑郁的倾向,其实不少很优秀、很聪明的人,也会患上抑郁症。比如,像小凯这样看上去活泼自信,阳光积极的孩子,却也有可能患上抑郁症。

    在精神研究领域里有一个词,叫做“双向抑郁症”:患者的心情在两极间波动,可能会由极度亢奋突然转变为极度忧伤抑郁,而在平时,患者又是正常的。

    据国外流行病学的统计,抑郁症与双向抑郁症的发病率是1:1,但双向抑郁症比单纯的抑郁症发病人群更年轻,危害更大,造成的自杀率要高。

    抑郁症的高峰患病年龄是25-30岁,而双向抑郁症是15-19岁,抑郁症的自杀率为10-15%左右,双向抑郁症患者中25-50%的人有自杀企图,自杀死亡率是11-19%。

    现在的家长工作忙,对于孩子的情况掌握不够全面。面对孩子心理疾病的表现,总觉得是叛逆期的表现,很正常。如果父母们不想你的孩子成为下一个“双面少年”,请从现在开始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并在平日里放弃以下行为: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允许孩子成绩不好,不允许他们没礼貌,不允许他们叛逆的行为,甚至不允许他哭。

    ✘不跟孩子沟通。就算对话也是家长控制他们的一种方法。

    ✘总爱把自己的期望压在孩子身上。孩子必须考上名校,必须完成父母没有完成的愿望。

    ✘动不动就打骂孩子,孩子不能有任何违背命令的做法,他反对的声音都被扼杀于家长的权威之下。

    ✘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得好好的。不对他们进行逆境教育,不教他们遇到失败,该怎么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如何挺过去。

    ✘经常用“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来道德绑架孩子,从而决定孩子要走的路,没有顺应他们内心的想法。

    ✘爱拿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经常说某某成绩比他好,工作找得比他好之类的话。

    最后,团长要提醒的是,各位家长在避免做出上述行为的同时,请注意,一旦孩子出现严重心理疾病的症状,记得求助专业的心理医生!

    文 | 淡淡

    成都儿童团稿件,版权归成都商报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