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有一种伤害叫“我是为你好”
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8-03-26
前一阵,微信朋友圈流行“虎妈教育”,倡导以成功为唯一导向的、不顾孩子感受的功利化教育方式。的确,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可以带来最直观的震撼效果——孩子才艺双全、出入名校、光环加身,看起来完美无缺。
然而,在这背后,有可能会出现的代价是亲子关系的破裂,孩子成长过程中快乐的缺失,孤独感和压抑感将伴随孩子的一生。父母期望孩子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无非是希望孩子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如果以牺牲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代价换取社会意义上的成功,这样的成功真的值得吗?
心理案例:孤独的学霸出现抑郁状态
在咨询室里见到方印(化名)的那一天,我印象特别深刻。
方印,男,29岁,单身,国内顶尖大学博士毕业,任教于某知名高校,同时攻读博士后。论背景,他应该算得上这个城市首屈一指的精英;论职业前景和收入,他也远远优越于同龄人。可方印却告诉我,他不快乐。严重的失眠和抑郁已经困扰他将近三年,最近三个月开始出现饮食失调,要么不吃,要么暴饮暴食。
方印说,他痛恨自己,痛恨自己的博士身份,痛恨自己软弱的性格,而让他最痛恨的,是一手造就他如今命运的人——他的妈妈。原来,从小到大,妈妈一直把他当成炫耀的砝码。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剥夺他所有的课余活动和兴趣爱好,逼他不断地学习,要求他成绩必须在班级第一,如果没有考到第一,就会遭到打骂或者罚跪。
方印的成长过程,一直孤独而压抑,记忆中一直在学习,没有任何娱乐的机会。长大以后就“不会玩”了,只会工作和学习,任何娱乐包括看电视都会给他带来强烈的负疚感,觉得自己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是可耻的。后来,方印慢慢出现失眠、饮食障碍等问题。
教育启示:像尊重你的朋友一样尊重孩子
对于孩子,什么是最好的尊重,最高质量的爱?答案是,像尊重你的朋友一样尊重孩子。家长要做孩子的桥梁,辅助他自己的成功,而不要去做绳索,把孩子绑到我们想要的成功上来。
爱孩子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中国式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把自己认为好的,给到孩子。哪怕孩子再抗拒,我们也要坚持给他,逼他接受。然而,我们忘了听听孩子的心声,什么是他真正需要的幸福和快乐?是成为出类拔萃的学霸,还是在太阳底下和小伙伴们一起快乐的奔跑玩耍?是金光闪闪的学业履历,还是充实丰满的人生体验?幸福有很多种打开方式,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内心需求才是给他们最好的幸福。
上述案例中方印的妈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像一根绳索牢牢捆绑孩子,让孩子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压抑得几乎窒息。而当孩子表达自己多年内心委屈和情感的时候,她却选择了忽视和敌对的态度,进而让孩子关闭了情感表达的心门,逐渐陷入抑郁。
面对这种情况,方印妈妈最应该做的是,放下自己的骄傲,认真地倾听孩子的感受,倾听孩子多年的委屈,真诚地向孩子道歉,告诉孩子,“这些年,是妈妈错了,妈妈的教育方式让你受委屈了,以后妈妈不会再这样。”同时,方印母亲也要坚定地告诉孩子“妈妈爱你,虽然妈妈会犯错,但妈妈一直爱着你,也愿意为你做出改变,帮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之类的话。随后,母亲最好能够真诚地拥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和歉意。
同时,在生活中,方印妈妈应真正地把自主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决定自己的事情,并且支持和肯定孩子的决定。当有不同看法的时候,母亲可以给方印建议,但不去强迫他接受。特别是在孩子成年后,父母适时的退出,才是最得体的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