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努力为建设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开新局
来源:新华网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25-03-26

 推动校内教育教学提质增效,着力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人民教育》:《纲要》提出“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新要求。“双减”在完成三年目标任务后,接下来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推进校内教育提质增效?

  田祖荫:“双减”在完成三年目标任务后,要抓实“双减”成果的巩固,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推进校内教育减负提质增效,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实验校建设。继续开展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基础教育精品课推介和科学公开课活动,督促各地各校开齐开足开好科学教育国家课程,抓好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初中毕业年级阅读和数学达标学生比例,研究完善相关评价机制。

  二是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统筹利用校内外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指导各地建立健全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严格落实课后服务“五项严禁”。建立课后服务定期监测制度,探索课后服务质量评价办法。鼓励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综合体育锻炼活动,保障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和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三是持续优化作业管理。建立健全作业监测预警通报制度,创新作业设计和作业评价,确保作业控量提质。

  《人民教育》: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已开展近两年,“书香校园”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请问,今年读书行动将有哪些新动作?

  田祖荫:两年来,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深入开展,各级各类学校不断丰富学生读书内容,创新读书行动载体,健全读书长效机制。今年,我们将开展新时代青少年学生读书提升行动,通过征集读书行动区域优秀案例,开展“读经典 我思考”主题读书活动、“一人一本书,送你金钥匙”活动,开展阅读指导教师培训等举措,提高“书香校园”覆盖率,让校内外读书氛围更为浓厚,广大青少年学生阅读量明显增长,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持续提升。

  《人民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基础教育在创新人才成长链条上处于基点位置。请问,在构建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体系方面,基础教育司今年有哪些新计划?

  田祖荫:基础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坚持重培养、轻选拔的基本定位。今年我们将启动实施“沃土计划”和“脱颖计划”。瞄准创新人才甄别、培养、评价等环节,一是推动中小学校强化科学教育,完善课程体系;二是推动各地建立大中小学纵向衔接,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和社会机构横向协同的培养机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面向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开展充实式的创新实践教育;三是成立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专业研究和指导工作;四是强化对基础教育阶段各类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规范管理。

  《人民教育》:教育数字化是缩小教育差距、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请问,基础教育今年在推进教育数字化方面将开展哪些工作?

  田祖荫: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体系,以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变革的大趋势,也是中国教育在世界教育中的“跷跷板”。今年将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为重点,建成一套更加有效的教育数字化领导体系、运维机制和评价制度,健全优质教育资源持续供给长效机制。坚持应用为王,探索平台智能场景应用,推进国家平台全域应用试点,做好国家平台与地方平台打通融合工作,国家层面打造优质资源“样板间”,地方和学校因地制宜开发区域和个性化资源,赋能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同时要优化建设全国基础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升级应用中小学生学籍系统2.0版。

  《人民教育》:2024年12月,教育部部署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请问,今年在这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田祖荫:人工智能教育不是未来,而是现在。今年我们将努力在打造教育大模型、构建能力图谱、探索未来教育新形态等方面实现突破,研制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配套文件,成立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专家委员会,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展示交流活动,推进中小学STEM教育,促进中小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全面提升。

[1] | [2] | [3] | [4] | [5] 共 5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