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能取消,关键在于考试内容和方式,在于命题如何体现考察学生素质”
解说词: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成了媒体围追堵截的焦点人物。这是因为就在两会召开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刚刚公布,它对未来十年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全面的规划。人们希望从教育部部长口中,更准确地了解这次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张泉灵:今年,教育的中长期纲要的发布绝对是一件大事,是一件国家的大事。
袁贵仁:我们把这个看作是我们国家开始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教育强国迈进的一个新的征程。我们从一开始起草的时候,中央就明确提出来,这个规划纲要是改革创新的规划纲要。大家非常明确,教育不改革肯定不行。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
解说词:《纲要》几乎涉及到了所有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因此格外引人关注。例如,纲要明确提出,到2012年,要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到GDP的4%的目标。这个目标从1993起已经不止一次提出,但一直未能实现。
张泉灵:这次说2012年可以达到,真的可以达到吗?
袁贵仁:我是充满信心的,态度很乐观。这个充满信心不是盲目的,第一条呢,就是总书记总理高度重视。总书记说教育投入是一种战略性的基础性的投入,要加大教育投入幅度,2012年实现4%,他还说了一句话,并且不断增长。第二我觉得财政部门高度重视,把它当成一件大事,精心地策划,全面地安排。第三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所以我们把它综合起来看,我个人认为是完全有可能的。
解说词:考试招生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的改革,是近年公众关注的焦点。“一考定终身”带来的弊端,多年来被反复议论,但似乎一直难以有根本改变。本次《纲要》明确提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具体怎么来突破呢?
张泉灵:在过去五年当中,特别是在近一两年,教育部门推出了很多针对高考制度的一些小的改革,但是整个高考的制度被人诟病,到现在好像没什么改变,应试教育指挥棒永远在那高高举着,以导致底下一连串的教育,甚至一直下压到学前教育。
袁贵仁:我认为这个指挥棒不一定是贬义,就像交通一样,交通也是一个指挥棒,没有指挥棒,没有红绿灯,可能更乱。所以在目前的阶段,在现在的状态下,我们高考不能取消。我认为最关键的在于考试内容和方式,不在于考试这件事本身,主要在于高考的命题如何体现考察学生素质。
张泉灵:你们这五年来,对考题的改革花了多少心思?
袁贵仁:现在第一呢,打破全国一张卷子,我们现在十六七个省自己命题。我们每次考完要评估各套卷子,哪些更好体现了素质教育,哪些没有体现,希望我们考试题目更加体现我们学生素质。高考出的题目自然就会引导基础教育怎么去教。我们确实要去探索,探索成功了,逐步地扩大推广。
解说词:“十一五”期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规模都取得了突破,已经基本满足社会的总需求。但是,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也明确指出,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随着《纲要》的发布,中国教育改革来到了又一个关键的转折时刻。从《纲要》中,人们看到了中央推进教育改革的决心,看到了教育理念的突破和转变,但是,教育改革的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很多问题的形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张泉灵:要推行纲要的落实,可能最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在于很多方面的改革,你也说现在改革进入深水区,有哪些事情是明知道会很复杂,会很艰巨,您短期内看不到效果,但是必须要做的。
袁贵仁:很多工作都是短期看不到效果,我认为绝对不是靠行政命令、靠经济投入能解决的,有个观念转变问题。但是我是说,已经看准的总是要努力地推进,必须有所作为,你不能说这个事情很难,我就不做。任务很艰巨,情况很复杂,但是我还是要说,前途很光明。
解说词:目前,教育部正结合《纲要》,研究制定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5年之后,中国的教育又将呈现出怎样的图景?与教育相关的每个人会感受到切实的变化吗?我们期待着。
【人物简介】
袁贵仁 1950年出生 安徽省固镇县人
1969年参加工作,在安徽省固镇县王庄中学担任教师
197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就读
1982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
1999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2001年4月任教育部副部长
2009年10月任国家教育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