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费带不来高收获
名校游所带来的火热市场已经让北京几所大学的校方有些承受不了。虽然进校门都要登记,但实际上并不能减少游客的数量。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不对游客收费,更让这两所临近的大学在假期里都有极高的人气。每天只要在校园里走一圈,就可以看见身着各色T恤的学生团队,他们的衣服上都印着几个字:夏令营。
近日记者浏览了多个夏令营的报名网站,单周收费2000元以下的夏令营,现在已属便宜。以北大为活动地点,面向小学初中生的某“心智成长”训练营,一周需要2680元。
而有些被列为“精英”、“高端”的夏令营,收费将近7000元。持续7天的“精英之子国学训练营”一周的价格为9800元。如果是涉及“出国游”、“修学游”的夏令营,价格可达2万至3万元。
北京王女士送上六年级的孩子去英国游学,短短一周的时间里,花费2万多元,“钱是多了点,但是为了孩子,还是咬牙花了。”
但记者问其孩子游学后有何收获时,王女士眉头紧锁地说:“现在没看出来。”
“孩子岁数不大,送他们出国‘游学’一趟,短短几天的时间能学到什么?跟普通出国旅游本质有何区别?”绝大部分家长质疑。
夏令营名为训练学生的沟通与学习能力的同时,实则在考验着家长们的钱包。虽然每一个普通家庭的家长都会对高价皱皱眉头,但是为了孩子,仍愿意为此出钱的也不在少数。
武汉的刘先生正在为孩子选择夏令营,他说:“北京的营6天5000多元,平均下来每天800多元,几乎相当于孩子上学1个多月的伙食费了。但孩子同学在新学期都在谈论自己假期去哪里‘游学’了,咱也不能亏了孩子。”
至于收费是否合理,虽然很多人都有想法,但是也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
记者就收费问题致电了几家夏令营单位,对方都表示“收费绝对合理”、“安全性完全不用担心”。但是,浏览各种夏令营活动的信息,只有少数公司的广告上标注了会给学生购买保险。
得到的多是流于形式的浮华
如今,举办以名校游为主题的夏令营的单位有学校、教育培训机构、旅行社等,但国家尚未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此项活动进行规范,对于其收费是否合理,以及进行的项目是否与宣传有不符之处,家长并没有一个可以查证的地方。但是,不论商家如何“忽悠”,家长和孩子也都应该有一双理性的眼睛,大学精神并不一定非得花钱才能体会。
教育专家指出,向往名校,追求高质量的受教育平台,对每个怀揣着上进心的学生来说都无可厚非。名校之所以称之为名校,不仅仅校园内有风景名胜,独特的可观、可游的“秀丽山水”,更重要的是,名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学术氛围,其“大学精神”才是游名校要感知的,去“游历”的,而不是快餐式的旅游观光。
家长和学生只要有好的心态,把参观和游玩作为一次体验尚可,真想要从中获取多少看得见的效果大可不必。当各式夏令营打着“游名校”的幌子不断漫天要价时,学生们真的能从中得到知识的提升?还是流于形式的浮华?
当名校游越来越成为风尚,当夏令营的价格越来越走向“精英”,学生们花钱从大学里获得的“精神”,已经被商家有意无意中剥离了。大学内在的本质不是短短几天就能体味的,更不是花钱可以买到的。
而作为从校园中延伸出去的夏令营,本身的主旨是团结、合作、创造,但如今不少夏令营脱离了其原本的初衷,走向了高价位的观光游览,与旅游团已经没有丝毫差别。
有人觉得花钱进名校是培养孩子求学和上进心的好办法,也有人觉得花这些钱其实不值,短短一次旅行,或者一周的体验,求的是“名”,还是“学”?(记者 戴明阳 实习生 江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