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定调,高职升本科问题现阶段不争论不动摇
陈希:盲目追升格是影响高职质量的致命伤
资料图片 来源:中新社
“部分高职院校片面、盲目追求升本科的倾向,严重影响办学质量。”9月14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总结发言中,首次对全国高职院校跃跃欲试升本科的现状进行回应,“这个问题现阶段不争论,不动摇”。
目前国内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1215所,招生规模313.4万,在校生总数达到964.8万人,已成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9月13日至14日,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在开幕式上说,高职院校学生规模快速增长,客观上给我们提高质量造成了极大压力。
陈希指出,纵向与中等职业教育比,横向与普通高等教育比,高等职业教育如果不能找到独特的服务领域,凸显不了不可替代作用的话,存在的依据就会受到质疑,发展的空间就会受到挤压。
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密切。国内消费者在购买同一品牌的汽车、电视机时,为什么热衷原装进口的产品,而不是国内组装的产品。其中除了工人操作工艺的差异外,更主要的是劳动者素质的差异。
陈希分析,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面向市场的办学机制没有完全形成;二是紧密联系产业、行业与企业的体制、机制没有形成,缺少活力与生机;三是学生规模快速增长,“双师型”教师培养严重滞后;四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财政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没有完全建立,专项建设资金得不到保证。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与永恒的主题。陈希指出,有的高职院校质量意识淡薄;有的高职院校虽然重视质量,但没有把规律转化为具体措施;还有的院校把学生升学作为标准,盲目攀高,追求学校的升格。此外,社会上还出现了贬低、矮化职业教育,泛化职业教育的两种倾向。
“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倾向,需要调整、纠正。否则,这会导致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模糊,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陈希说,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一是要坚持改革,改革必须有创新;二是改革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从本本出发,不能按想象与愿望出发;三是教育事业责任重大,对教育的事情要审慎,心要热,脑子要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