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基础能力建设是职业教育强筋壮骨的首要条件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2-03-13

        代表回访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周口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李海燕:

 “实训条件好了,就业的出路更宽了!”

20120313084703.jpg

        2011年6月24日,在天津举行的2011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机器人世界漫游之旅”体验活动现场,一名学生观看机器人表演“千手观音”。李想 摄(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李丹

 “该给裁剪专业的计算机更新换代了,数控模具专业的实训设备也要及时跟上行业的最新技术标准。”两会之前,河南周口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李海燕除了精心准备此次两会的建议以外,还在操心着另外一件大事:由河南省财政支持的“万人技能振兴计划”2012年的150万元专项资金马上就要划拨到学校了,她要考虑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

 “职业教育要想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关键就是要有完备先进的实习实训设备和过硬的‘双师’队伍。”在李海燕看来,“刀刃”就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的前身是李海燕在1981年创办的裁剪培训学校。“当时学校连最简单的脚蹬缝纫机都买不起,全靠向周边有缝纫机的人家租借,就这样还不够,学生们只好三班倒,两三个人共用一台缝纫机,老师也都是在社会上聘用的裁剪熟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能素质自然参差不齐。”看着学校里历经几代更新的1000多台最先进的电动式缝纫机,李海燕很感慨,“还是得靠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实训条件好了,师资水平提高了,孩子们就业的出路更宽了。”

  为此,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李海燕每年提建议时,都会把目光瞄向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提升上。令她欣慰的是,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和加强对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从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的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示范校建设,到地方政府投入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特色专业建设……

  如今,历经海燕技校、周口海燕职业中专之后,当初那个简陋的裁剪培训学校已经发展成为涵盖应用电子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修等20个专业,服装、汽修、机械等多个实训中心的高等职业院校,专任老师也都换成了正规的“双师”军,学院十多万名大中专毕业生大部分已成为企业的厂长、工程师、经理或技术骨干。

[1] | [2] | [3] | [4] | [5] 共 5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