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做法
长沙:政府统筹资源建设职教基地
■本报记者 李丹
“以前,学校只有16亩地,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不到300万元的实习实训设备;搬到新校区后,这几个数字一跃为100亩地,4万多平方米的建筑,价值1500多万元的设备。”长沙汽车工业学校的校长胡冬生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这都得益于市里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建起了职教基地。”
2010年9月,长沙职业教育基地交付使用,该项目占地1100亩,规划在校生规模2.8万人,总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总投资14亿元,均由政府承担。职教基地建在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区域内,如今,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行政中心及示范项目均已正式落户园区。目前,园区已引进晓光科技、比亚迪等90多家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企业及项目。
“长沙职教基地选址于此,正是着眼于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的有利位置和‘两型’产业的定位。”长沙市教育局局长彭新认为,园区的蓬勃发展必将有利于学校与园区合作的深度开展,一方面园区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操作实践的指导教师、用工趋势与信息;另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培训及智力支持。
职教基地管委会副主任刘治国介绍说,高职板块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学院,按高职建设标准独立规划建设;中职板块分为5个学区,其中3个为文科类学区,两个为工科类学区。各院校间相关专业都进行整合,划分为相对独立的6个专业学区。各个学区均对接服务区域经济,比如现代服务类学区对接长沙经济龙头产业之一——服务业,文化艺术类学区对接长沙发达的文化产业。
“在这里,我们能实现过去想都不敢想的职业教育理想。”长沙市财经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肖建军介绍说,早在规划设计的时候,长沙就统筹规划“资源共享”,进入基地后又统一管理,进行了整合。
第一步是“推倒围墙”,基地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大型的图书馆、游泳馆、体育馆、体育场等,均建在基地中心位置,实行资源共享,学生到任何一所院校上课或听讲座,都是非常便利的事。
第二步是并校、并专业,把进驻职教基地的9所学校合并为6所,并对专业全部重新调整,“强者留,弱者并”,基地内专业不重复。
因此,迁入职教基地后,原各据长沙城一的长沙市财经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长沙市商业职业技术学校、长沙铁路第二中学3所在现代服务教学领域各具特色的学校实行合并,创建一所堪称“航母级”的长沙市职教基地现代服务类学校,并申报了首批国家中职示范学校。而在专业建设方面,目前除了计算机专业在两个学校有重复外,其余各校均没有相同专业。各校区的教师资源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补充和调配。
对此,长沙电子工业学校党委书记陆洲深有感触:“长沙职教基地的成立,最大的意义在于充分整合了各种资源,可以预见,学校会比以前更有特色,教师教学会比以前更专业,学生也会学得更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