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市开放“异地中考”,2.43万名非京籍初中毕业生仅3000名有资格报考职高,占北京中考总人数的3.5%
●“这一政策本想给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开‘绿灯’,但由于制定者对中职教育不了解,使新政由‘绿灯’变‘红灯’”
今年,北京市首次放开“异地中考”,对于非京籍学生,如果属于通过资格审核的随迁子女考生,可以报考中等职业学校。但笔者调查发现,“异地中考”政策放开后,非京籍考生进入中职学校的门槛反而加高了。
据统计,北京市2.43万名非京籍初中毕业生,只有3000名左右有资格报考中职学校,仅占北京市中考总人数的3.5%,其余的学生或在京借考、借读,或返回原籍,或干脆没学上;同时,北京大部分职高学校也在这个号称史上最热的夏天遭遇了“寒冬”。
生源大幅减少,校长们叫苦不迭
9月1日,京城大多数职高学校正式开学,意味着他们的招生工作落下大幕。近日,笔者走访多所职高学校了解到,“异地中考”政策对职高的生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招到一名符合政策的非京籍学生,生源的大幅减少致使不少职高学校校长叫苦不迭。
“以前我们学校非京籍学生约占三分之一,今年我们连一个符合政策的非京籍学生都没招到。”一所职高学校副校长说,“过去只要符合学校的入学条件,非京籍学生可以登记入学,不必参加中考。今年政策限制的厉害,学生报考职高必须参加异地中考。”
北京求实职业学校招生负责人说,“以前我们学校的外地生源在40%以上,今年不到5%。”他表示,“我们学校属于教委管,上面出台这样的政策我们也很无奈,但不得不执行。”
“我们也想多招些学生啊,可现在连公办学校都没有办法,更何况我们民办学校呢?” 一位民办职高副校长坦言,这一政策对其生源影响很大,学校备感压力。
“订单班”“签约班”深受影响
据北京朝阳区一所职高学校招生负责人介绍,由于今年是首次“异地中考”,很多随迁子女家庭措手不及。报考条件明确规定:进城务工人员须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有合法稳定住所、合法稳定职业已满3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3年、其随迁子女具有北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初中3年学习年限的,才能在京报考中职学校。
“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只是在北京做个小买卖或者打工,没有稳定住所和稳定职业,更别谈交社保了。”该负责人说,由于非京籍生源大幅缩减,学校为企业订单培养毕业生的“订单班”也大受影响,两个就业率百分之百的“订单班”,不得不缩减为一个。
北京电气工程学校的热门专业“楼宇专业”,为外交部楼宇管理处定向培养学生,今年也面临招生缺口。该校校长刘杰表示,中石油等国企在该校的“订单班”同样受到巨大影响,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据了解,除“订单班”外,一些学校与外地合作的“签约班”也受到很大影响。“以前,我们每年都有跟外地签约合作计划,整班招收外地学生,现在,这些学生不符合异地中考规定的五个条件,不得不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