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北京职高生源锐减令校长叫苦 “绿灯”变“红灯”
来源:中工网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3-09-12

  技校火爆中专不受影响
  虽然同样是中等职业教育,但中专几乎不受新政影响。北京水利水电学校招办负责人表示:“这一政策对我们影响不大,我们在京外有招生指标,再说我们学校在京外招生的人数本来就不多。”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招生办负责人同样表示新政策对其“几乎没有影响”。笔者从多所技校招生办了解到,他们今年的招生情况均好于往年,很多学校均已招满。
  “技校属于劳动局管,不受政策限制,仍然可以为外地生源注册学籍。中专最初是行业办学,后来收归教委管理,而职高都是区属管理。为了发展职业教育,市教委多年前就给中专校提供了外地招生政策,允许中专京外招生。”一所国家级示范职高的招生负责人说。
  他还透露,其实在“异地中考”政策出台前,北京的职高就开始接收外地生源了,比例一般在20%~60%不等。由于今年实行新政策,对学生进行资格审核,很多学生都被卡在政策之外。
  “这就好比你之前盖了违章建筑,政府不管的话你可以居住,但是现在管起来了,你必须得拆除。同样,职高学校以前招收非京籍学生虽然是保证生源的无奈之举,也是被默许的,但是违规的。现在政策限制,不让招了,生源自然受到影响。”该招生负责人说。
  想开“绿灯”反而变“红灯”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升学考试服务,需要严格对家长的社保和职业的年限要求,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出现“高考移民”,扰乱教育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对此,东城区一所职高学校负责人认为,“这一政策可能是想给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开‘绿灯’,由于制定政策的人没有进行实地调研,对中职教育的实际情况不了解,致使新政‘绿灯’反而变成了‘红灯’。”
  他同时认为,将门槛设在“中考”阶段并不合理,“很多随迁子女都在北京出生,在北京长大,小学初中也都是在北京上的,他们可以不在北京参加高考,为什么要限制他们报考职高呢?”他不无担忧地说:“这些孩子大多十五六岁,正值青春期,年少轻狂,如果他们没学上,很可能走入‘旁门左道’,这对家庭和社会和谐稳定都不利。”
  朝阳区一所职高学校就业办负责人分析称,生源较少将导致部分师资和设备闲置,虽然学校没有权力辞退老师,不过学校也在承担一些压力,长期下去学校将面临更多问题。
  “由于今年首次实行‘异地中考’,很多学生被卡在社保这一限制条件上,以后,学生家长肯定会补齐社保,这样就有更多的学生可以满足这一政策。”朝阳区另一所职高招生负责人对新政表示理解,他表示,这一政策出台后,满足政策的随迁子女不仅可以在北京报考中职学校,并且三年后还可以参加高职院校的考试。此前,他们只能参加成人高考。
  职高学校“各显神通”应对生源危机
  生源减少令不少职高学校备感压力,为应对生源危机,他们“各显神通”。据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校已申请成人中专资质。学生如果报考,毕业后可以获得成人中专毕业证。
  拥有成人中专资质的劲松职高老师分析,之前没有申请该资质的学校今年生源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在黄庄职业高中,学校计划由培训部承担新的培训任务,将来18岁的学生可以参加成人中专考试。如果当前“异地中考”政策不变,一部分学生将来满足18岁条件,可用成人中专的学历注册学籍。
  西城区一所职高学校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过去的大班教学,今年会细分成小班授课,课时少的老师将被安排到企业、高等院校进修。”
  北京电气工程学校一位负责人说,“我们有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师资,可以通过社会培训的方式解决目前的困境。”对于此前媒体报道的“示范校”面临摘牌的危机,他认为,“这不大可能,以前示范校的政策硬性指标确实是4000人,现在招生政策变化了,示范校相应的政策应该也会变化。”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