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报仇,开枪伤人
那几个在路上揍自己的人的模样,小桂已经牢牢记住。一天,他接到消息说其中的三个人要跑到自己村里来文身。他赶紧打电话给自己的“大哥”,“大哥”派了另外一个才16岁的小弟拿了两把霰弹枪过去支援。
那三个人很快就骑着一辆摩托过来了。小桂冲了上去,对着他们开了一枪,当时, 坐最后面那个人明显中弹了,坐在中间那个赶紧搂住,三个人并没有停下,而是踩着油门向回村的方向跑了。小桂的搭档也冲上去开了一枪,但却打出了一发哑弹。
小桂当晚没有回家,他逃到了与村子相隔很近的潮州。他很快接到了妈妈的电话,虽然妈妈在那头哭泣着恳求他回家自首,但他还是狠心挂掉了电话,开始在外流浪。
小桂后来听说坐在最后面那个人身受重伤,另外两个也中了枪,知道自己闯下大祸,小桂选择了逃亡的路。
9月15日,小桂出去外面吃夜宵,突然看到几辆小车悄然驶来,他意识到应该是来抓他了,于是就拔腿跑了。小桂还清晰地记得有警察开了三枪,这个13岁少年害怕得要命,最后被围堵抓获。
10月2日,小桂在看守所里度过了他的14周岁生日。
2009年底,小桂被送到了广东省未成年人教养管理所,在这里,他将要在过完15和16岁的生日。
专家点评
青春期孩子易交“损友”
羊城晚报记者就此个案专门采访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她指出,青春期孩子在心理上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想摆脱大人的控制,所以,在遇到无力解决的问题时往往碍于面子,羞于求助大人,从而转向同龄人寻求帮助,青春期因此成为孩子结交“损友”的高危期。
李玫瑾说,青春期犯罪大都有三个特征:孩子的安全感缺失;孩子希望展示自己具备成人的力量;还有就是结交损友。故事里的小桂在学校里被人欺负了,但他却从老师和父母那里得不到足够的保护,所以,他选择了辍学,表面看是无能的逃避,其实他是在为强有力的复仇做准备———他转向同村的大孩子们寻求保护,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开始自己的复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