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路在何方
“校园里其实不乏爱诗、写诗的人。”王家铭说,近两届比赛他们收到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的作品都超过3000件,不过,多数人都是把诗歌创作作为爱好,不再走专业路线。
“我们最想做的,就是定期出版一本自己的社刊,这是文学社团凝聚力的源泉。”王家铭说,“如果有充足的经费,我们还可以举办一些全校性的活动,比如校园诗歌大赛。”
青年独立书评人梅杰认为,“当今大学生的文学修养应该提高,成立文学社团可以营造一些人文氛围,尤其是理工类学校。文学社团不一定要以出刊为目的,多举办一些与文学有关的活动有益处。对个人而言,文学作为一种爱好,则贵在坚持。”
张海东说,“文学青年现在变成一个贬义词,这跟社会浮躁的大环境有关。但现在的校园文学本身也有问题,大多沉溺在个人的感情世界,写作成了个人情绪的宣泄口。”
在武大领导的支持下,《武汉大学报》从2004年起每年都主持评选“年度副刊奖”,而且,每年的樱花诗赛,校报都会推出专版。《珞珈风·校园诗歌作品选》、《珞珈风·校园文学作品选》已经由武汉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第三本《珞珈风》也正在筹划之中。
在刘道清看来,文学的地位的确下降了,但有其内在原因,要从两方面看。从社会方面来看是好的,因为当年的社会简单,思想传播手段单一,除了报纸就是文学作品。而现在,传播渠道更丰富,内容更多,文学地位的下降反而说明了社会的进步。但从文学学科和个人方面来说,文学地位的这种下降很不好,不止文学,所有学科都在世俗化,很多人更习惯了从利益出发考虑学科发展,学术目光短浅。
“文学在社会上的地位如何并不重要,只要有一批热爱文学的人就行了。”刘道清说。(袁于飞 单舟 记者 甘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