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代老师改作业 能否禁止?
网友质疑老师偷懒 委员将建议市教委纠正
报网互动·网民意见直通车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的家庭作业需要家长批改签字?”昨日,网友“勿忘叶”在大渝社区两会专题帖中发出这样的疑问。她说,家长“越俎代庖”批改作业后,第二天交给老师的作业几乎全部是正确的,那老师们如何知道孩子们什么知识点没掌握?而家长又怎么知道老师有没有偷懒,把批改作业的本职工作推给了家长?
没签字 家长挨批
记者昨日联系上了“勿忘叶”,得知她的儿子在沙区实验小学读二年级。她说,儿子的老师规定,家长每天晚上都要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并让孩子改正做错的题,然后家长要在孩子的作业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勿忘叶”说,老师把这个责任转嫁给了家长,那老师怎么知道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能力?在“勿忘叶”看来,这样的作业毫无意义。
“签字制”引起众多爸爸妈妈级网友的共鸣。网友“打只老虎下酒”说,每天晚上给孩子听写生字生词、朗读单词、预习课文、口算应用题……每一项都要家长检查签字,至少要花半个小时,“作业不仅是娃娃的,还是家长的,搞不懂是娃娃上学,还是家长上学。”网友“汗宝宝”说,有次没给儿子作业签字,第二天儿子被罚重做作业,“我也被罚重新签字,老师还电话批评我对自己的孩子不负责,上班听老板的,下班听老师的。”
“签字制”三宗罪
昨日本报联合大渝网,就“签字制”的问题进行了一项调查。在“你认为老师这样做对不对”的调查中,仅少数网友认为“老师压力很大,学生这么多,可以理解”,多达71.60%的网友表示,“家长检查了作业,老师不知道学生的弱项,对教学不利”。
网友“梦还在”说:“家庭作业家长签字俨然成了一个制度”,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制度,它至少存在如下弊端:
第一,学习本身就应该是孩子独立完成,但“签字制”会让孩子形成做作业是给家长看的心态,家长签字就完了,导致孩子做作业如例行公事,没有真正去思考每一道题目,容易产生依赖心理。
第二,家长不是专业教育人士,大部分家长只能针对一道题目去给孩子纠错,不能像老师那样系统连贯地讲解知识点,家长的职责是家庭人格教育,而不是专业知识教育,家长可以协助而不是代劳,代学生,代老师。
第三,家庭作业能及时反映出孩子是否真正掌握了当天所学的知识,如果家长把孩子家庭作业上的错误都代为纠正,老师就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