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从品学兼优到校园霸王 内心伤痛有谁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1-09-28

           我摇着头,“我觉得你更像小弟。”

           刘泽智停下来,愤怒地看着我。他的注意力终于转移到我这里了。

          相关资料:2012高考每月大事备忘 高考模拟试题 历年高考真题 大学查询数据库

        “你头上的疤告诉我,你是小弟。想想看,老大还需要亲自冲锋陷阵吗?”

        “你懂不懂,这是美发师设计出来的造型,不是真疤。”刘泽智争辩。

        “小伙子,你的审美标准就缺乏老大的范儿。如果你真的想在造型上更像老大我倒可以给你些秘诀。”刘泽智收起了PSP,表示愿闻其详。我知道我们的咨询关系建立了。从思维到语言表达完全进入他的频道,是让他接受我的关键。

        刘泽智告诉我,他们现在打架都用“家伙”,打完了特别畅快。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却以“打架打到流血”为乐,是什么造成了他这种观念呢?

        刘泽智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快乐,或是奔向快乐。他现在活着就是受罪,而且还看不到未来有快乐的迹象。“在家里待着很难受,时刻处于监控之中,稍不满意我妈就会不停地说教。”

        初二成绩下滑时,刘泽智坚信妈妈会及时帮他,却不想妈妈最先想到的是自己的面子。那段时间,妈妈每天让他念书做题,成绩没有明显改善,妈妈就用嫌弃的语气对他说:“你是不是就盼着让别人戳我脊梁骨呀?”刘泽智第一次感觉到妈妈不是爱儿子,而是爱儿子带给她的荣耀。

        升入高一,对刘泽智打击最大的是数学,曾被老师称为“数学王子”的他突然听不懂了。数学老师很严肃地问他:“你学过数学吗?怎么一点数学思维都没有?”刘泽智蒙了。

        因为成绩不好,他不和班里任何人交往。一天中午,他到校外吃饭,被一些人误打成骨折。病休期间,刘泽智认真地反思:刻苦学习,却被老师奚落;老实本分,却祸从天降;听妈妈的话,却在困难的时候被妈妈嫌弃……

        一切都错了,反其道而行之吧。病好回到学校,刘泽智先选准几个“招人烦”的调皮学生暴打。树立威信之后,越来越多的同学向他靠拢。他再也不怕老师了,上课对老师破口大骂,并放出狂言,谁敢告诉家长谁会死得很惨。老师们避之唯恐不及,刘泽智终于体验到“成就感”了。

        在咨询中,我遇到过不少校园霸王。他们貌似强悍的外表下藏着被周围人伤害的过去。他们曾寻求成年人的支持,但非常遗憾,成年人没有准确接收到孩子的求助信号。孩子的内心缺乏起码的安全感,他们便认为这个世界谁都不可靠,所以用暴力来回应“冷漠无情”的世界。暴力行为强化了他们在群体中的形象,他们享受并迷恋追随者的前呼后拥。尽管他们也觉得这样发展下去很可怕,但回归现实的困难只能使他们一意孤行。

        划清界线做自己

        刘泽智对我的开放度很高,每次交流都会有一些实质性的进展。我帮助他逐渐澄清价值观,修正他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解读。

        “我知道您是为我好,可我真回不了头。现在我上课根本就听不懂,如果不是满不在乎就会自卑透顶。”“我有太多的仇家,如果我不强撑着,追随我的人就会离我而去,那些人来寻仇,我就惨了。”

        我告诉刘泽智,找到回归现实的困难是走出困境的第一步。所有问题都会有很多解决方案,我们共同讨论可不可以换个学校,再从高一读起,给自己创造一个全新的人文环境。

        随着咨询向纵深发展,问题越来越聚焦到刘泽智与高英的母子关系上。高英总是在儿子改善的关键期激怒他,造成咨询效果后退。

        当我得知高英每次激怒孩子的话是,“我和张老师都是教育专家,她说的内容我都跟你不止一次地说过,你为什么就不听?”“你存在的价值就是给我制造尴尬吗?”我知道,帮助高英明确界线是接下来的突破点。

        高英再见我时依旧焦虑:“他把我弄得上不来下不去,继续家庭教育我觉得自己没有底气,可退下来又无路可走……”

        相关资料:2012高考每月大事备忘 高考模拟试题 历年高考真题 大学查询数据库

         我给高英划定了两条界线:

         一是母亲与儿子之间的界线。母亲给了儿子生命,但儿子绝不是母亲生命的延续,而是完全独立的另一个人,母亲要像尊重周围任何人一样地尊重自己的孩子,给他充分的成长空间。

        二是儿子的成长“成就”与母亲的职业价值之间的界线。职业选择需要多维度思考,不应单单建立在儿子的“成功”上,母亲要理性地考量个人事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自己从事这项事业的潜质等等。

        不久以后,双方终于能够正常沟通了。刘泽智告诉我他找到了家的感觉。

        许多人喜欢将孩子与父母放在一起讨论,把子女的成长与父母的人品、能力、性格、婚姻质量、事业发展等等联系起来。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得很成功,就会引发周遭的尊敬与追捧;一个人如果无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则会引发旁人对其能力的质疑。搞得家长很累,孩子更累。其实,良好的家庭生态是,孩子是孩子,家长是家长。父母只有将孩子与自己进行有效剥离,才会营造出更加适合自己和孩子的生活环境。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