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乌鲁木齐:学校“小饭桌”别成监管“大盲区”
来源:天山网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3-10-23

        又爱又恨——小饭桌让家长欲罢不能

        既然小饭桌多为无证经营,为什么生意还那么红火呢?不少学生家长认为,小饭桌在生活中确实给他们减轻了不少负担。“我和孩子妈妈工作太忙,中午经常没时间接送孩子,更不用说给孩子做饭了。而小饭桌不仅距学校近,还能让孩子吃一顿饭,并能与不少同龄孩子交流,所以我们还是挺放心的。”一位常年让孩子在小饭桌吃午饭的家长表示。

        采访中,很多家长提出,由于工作忙或居住地离学校较远,孩子中午吃饭和休息都成了难题。小饭桌的存在,恰恰解决了这部分家长的难题。10月9日中午,记者在乌市南昌路上一所中学附近的小区看到,一家小饭桌是由两室一厅的房间改成3间小餐厅,供学生就餐使用,厨房里有消毒柜、客厅墙上还挂着一周食谱。据负责人介绍,饭由工作人员做,保证让孩子们每天吃的不重样,孩子们用的碗筷每天都消毒。负责人还介绍道,他们会根据家长的要求,双休日请名校老师来给孩子进行辅导、讲解。由于是中午,正巧学生都来吃饭,屋内被孩子们挤得水泄不通。随后记者在学校门口和一位接孩子的家长聊了起来。家长告诉记者,孩子今年刚上高一,学校距离家很远,眼看就要入冬了,希望能在学校附近找到一家证照齐全,让家长放心的小饭桌,实在不行就只能在附近租房。“小饭桌本来是给我们提供方便的,但是现在很多小饭桌都是‘黑店’,没证没照,我们家长也不是很放心。要是他们证照齐全,家长肯定会更放心。”

        小饭桌即托管班,专指为中小学生(尤其是低龄儿童)提供餐饮和休息服务。经营者多是在学校及附近的居民区租赁场所,每月收取定额费用。学校放学时间与双职工父母下班时间不一致,学校不予提供就餐和休息场所,使得小饭桌应需而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小饭桌方便了家长和孩子,但其安全、规范和卫生等方面也存在问题,这已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

        “地下工作”——小饭桌食品安全监管难

        小饭桌的出现,不仅为家长解决了孩子中午吃饭难,接送难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部分下岗职工和无业者的就业问题。然而,小饭桌食品安全谁来监管,卫生是否合格等问题,又让家长们头痛不已。

        记者在靠近学校旁的乌市公园北街青松苑社区没看到任何有关小饭桌的经营标志和广告,但最终在居民的指引下找到小饭桌。60余平方米的房子除经营者自己居住一间外,只余20平方米客厅供学生就餐,餐桌就是居民家用的折叠桌,狭小的厨房更是拥挤,煤气灶上还炖着一锅海鲜盖浇饭,屋内没有餐具消毒设备。

        小饭桌经营者表示,每天餐后餐具都会用蒸煮消毒。由于经营规模和营业额很小,所以不愿意去各个部门办证,但健康证年年在审验。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许多小饭桌都设置在居民区内,不设置任何标志,不仅学生家长不方便找不到小饭桌,就是执法部门也很难监管。

        “如果执法人员查到,他们很可能说孩子都是亲戚或朋友,拒绝承认经营性质,这给监管带来了很大难度。”执法人员表示,无证照经营、无专门的消毒用具、经营环境较为拥挤等问题是目前绝大多数小饭桌的经营现状。

        针对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问题,乌鲁木齐市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在加大监管力度,早在2011年市政府就颁布了《乌鲁木齐市学生小饭桌监督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小饭桌”经营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后方可对外经营。同时,乌市内“小饭桌”行业由当地卫生、教育、工商等七部门联合监管。然而时至今日,全市600余家小饭桌,办证者寥寥无几。作为“小饭桌”综合治理的牵头单位,乌鲁木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虽然已经划归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但目前部分细节上还在和卫生系统交接。同时,该局还会和其它执法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小饭桌”监管,取缔不合格商户,完善制定相关服务管理办法,给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就餐环境。

        一位教育界人士表示,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期,抵抗力也不及成年人,所以小饭桌的食品供应千万马虎不得。在采访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执法部门,都希望这些小饭桌能够早日规范合法经营。只有相关部门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小饭桌的监管,对餐饮不达标小饭桌予以取缔,将小饭桌监管由“大盲区”变成“主阵地”,才能让学生舒心,家长放心,社会安心。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