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进入150所中小学校 孩子们通过绘画认识自然风物
来源:文汇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3-04-15

  自然笔记

  一支钢笔、一本A4大小的速写本,寥寥数笔——叶茎、叶脉、叶形,一片叶子栩栩如生。在页面空白处画上比例尺,标出叶柄到叶尖的长度,再记下叶子所属植物的学名、何时何地发现。这样,一份简单的自然笔记就绘制完成了。

  前天,沪上第二家“自然笔记工作室”在上海动物园揭牌。继滨江森林公园之后,上海又添一处制作展示自然笔记、开展生态教育的基地。

  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通过绘画、测量、探究、记录的自然笔记绘制过程,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孩子被引入身边的郊野绿地。目前,自然笔记已跃出爱好者的小众圈子,进入上海150所野生动物保护特色学校,并且得到多家环保社团、科普基地的支持。它改变了传统的学校生态教育形式,孩子得以深入接触身边的草木鱼虫,叫出它们的名字。

  橱窗变成开放的“触碰角”

  学校自然教室的橱窗里总是放着不会动的标本,而宝山实验小学自然教室的“触碰角”放着树叶、蝉蜕——新鲜的,你可以伸手摸。

  “触碰角”的创办人是自然科学教师周斌。一次课上,周斌带来10个松果让学生传赏,收上来时只剩下了8个。他有些惊讶,但是心思转得很快:“孩子把松果藏起来了,说明他们喜欢自然之物。”他从自然教室外边辟出5平方米的“触碰角”,放下剩余的松果,摆好了放大镜、植物图鉴。一段时间以后,他欣喜地发现,“触碰角”的物品越来越多。下课后,孩子们觅来了苍耳、棉籽,还会提问:“老师,这是什么?”“触碰角”是自然笔记生态教育实践的一部分。去年,上海市野保协会组织四年级以上的中小学生参与自然笔记评比,总共收到约1000份自然笔记作品。仅宝山实验小学就有100余名教师和1300余名学生、家长参与其中。

  自然笔记旨在鼓励孩子观察自然。周斌带领孩子观察校园植物,为树木绘制一份自然笔记,了解它的名字、性状,用制成的自然笔记代替以往的植物铭牌。自然笔记评比当中,每所学校只能送评少数作品。周斌把所有孩子的画作贴在教学楼的过道,远远望去,画卷长几十米。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