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一所农村小学的教育开拓:爸爸老师和妈妈老师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韩小蕙 编辑:王菲 时间:2014-04-18

  类似的例子还有更生动的:

  别看油甘埔这么乡土,本地原住民可是特别有钱。差不多家家都拿到了房屋出租金,有的一辈子不干活也花不完。有部分村民文化水平不高,就形成了以打麻将为主的生活方式,对孩子的教育也就可想而知了。

  村里有一名学生小B,从小被惯得不行,小学一年级送到贵族学校住读,后来实在读不下去,二年级转到油甘埔小学就读。与同学们一起考试,语文、算术两门功课加起来还不到50分。班主任束手无策,毛校长只好亲自上阵,动用了她的“杀手锏”。

  所谓“杀手锏”曾屡次奏效,即她每天中午把一个“问题生”接到家里,和自己上一年级的女儿璇子一起吃午饭,做作业,在充当“午间妈妈”的过程中,对孩子施以教育改造。

  第一天来家,毛校长就发现了小B身上的不少缺失,都是不当家教埋下的。比如吃饭不洗手,便后不冲水,饭来张口,专挑大鱼大肉吃,不懂得礼让别人也不懂得感恩……毛校长就从这一小点一小滴教育起。最后,小B不但成功减了肥,学习成绩也渐渐升上去了,语文从18分升到68分(期中)又升到93分(期末),数学从33分升到68分(期中)又升到94.5分(期末)。更重要的是小B的爷爷奶奶乃至全家上上下下,对教育孩子及自身的学习,都有了一个飞跃式的提高。甚至,他们也放下麻将来做家长义工了……

  毛校长的“杀手锏教育”已经挽救了9名孩子。而在她还没调来油甘埔小学之前,曾在所在学校当过“特殊班”班主任——那是校长把每个班最闹的几名学生抽调出来而形成的一个班,班里的60个孩子,个个都是全校闻名的双差生(学习、品德都差),每个孩子都有家庭问题,比如留守儿童、暴力家庭、单亲家庭等等。毛秀蓉秉持着“解决孩子问题一定要从家庭教育入手”的理念,呕心沥血带了他们三年,给予母亲一样的关爱,关心每一个心灵空间,激发自尊心和自信心,调动激情和才华,培养学习习惯和能力。现在,这些当年的“闹将”已经长大了,有的做了教师、工程师、公务员,最多的做了厂长,还有去国外发展的已经有了上亿资产。而毛秀蓉得到的,就是这最宝贵的“教育从家庭开始”!

  但是,光靠一个人的“杀手锏”,能解决多大的问题啊?何况毛秀蓉本身还有一大堆问题,除去全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不说,她自己身体常常不好,老公身患重病需要照顾,晚育的女儿还小……这些负担就像几座大山,压在矮矮小小、病病弱弱的毛校长身上,难为她一直挺立着没被压垮!所以,毛秀蓉一来油甘埔小学,就尝试着建立家长义工队伍,她想的是几十个、几百个“杀手锏”,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爱的体验。

  于是,对家长义工们的要求又加深了一步,优秀的义工家长们也像毛校长一样,把“问题孩子”领到自己家里,和自己的孩子一起享受正确的家庭教育;素质高境界高的几位义工家长,还被委以“帮差结对”的重任,不但帮助“问题孩子”,还与他们的家长交朋友,向其传授自己的家教理念和知识;更有高学历、高度热心的几位家长,比如宏翔电器公司的工程师高立旺、快递公司经理罗佩等人,担负起“家长课堂”的指导老师,现身说法给其他家长讲课,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把家庭教育课程的初步知识培训了一遍……

  变化,就像春天的脚步,一天比一天加速度地来临了。一朵小小的迎春花,引来了三角梅、木棉、梅花、玉兰、桃花、梨花、樱花、海棠、蔷薇、玫瑰、月季……热热闹闹,竞相开放。油甘埔小学的校园内,传来的不再是单调的拖长了声音的读书声,还有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朗诵大赛,夹杂着各地口音的普通话虽然有点南腔北调,却引起一阵阵喝彩和掌声;还有由600位家长、孩子和老师、校长共同参加的跆拳道表演,左出拳、右击掌、扎马步、提升腿;还有拔河、乒乓球、象棋、山歌、书画、风火轮等等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完成的各种比赛……学校,不再是令孩子们敬畏的课堂,而成为他们心向往之的快乐之家,学生们的自尊、自信、毅力、坚持、集体荣誉感、责任心、团结协作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等等,都培养起来了,一张张小脸上满是灿烂的阳光。

  (4)

  喜报!油甘埔小学的优秀率大幅度飙升,很多班都达到100%;升入各个中学的油小毕业生基本都做了班干部,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思想品质好,处理问题能力强,很明显超过一般学生。于是油小的认可度扶摇直上,远远近近的家长们,千方百计托关系、想办法,想把自己的孩子挤进油小。

  学生挤不进来的,家长就来挤了。毛校长发现,每当学校的“家长课堂”开课时,来宾的数量怎么远远超过本校家长人数啊?一问才知道,很多都是外校家长慕名而来。一朵红花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毛校长的倡议下,油甘埔小学的“家长课堂”升格为“家长讲师团”,数十位对家庭教育有一定研究能力和讲演能力的教师、医生、职员等义工们,走出油甘埔小学,到全镇其他学校去作巡回演讲。出席每场讲座的家长平均达到400人以上,到目前为止,凤岗镇已有2万余名家长接受了家教课程的知识培训。

  镇政府领导眼见油甘埔小学做得如此漂亮,便迅速整合了镇宣教文体局、妇联、文联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有关部门的力量,对油小的经验加以总结和研究,推广到全镇各个学校和幼儿园。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不少民办学校也自觉自愿地加入进来,积极推广家长义工的办学模式,因为他们也看到了其中所蕴含的巨大正能量。

  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毛秀蓉校长领导的油甘埔小学家长义工活动,竟然登上了全中国的舞台,并站在正中心的位置上!

  (5)

  2013年金秋。北京。中国家庭教育高峰论坛。

  接受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赵刚教授的热情推荐,来自全国各地、各大中心城市,加上港澳台先进示范校的教师们,在聆听了来自东莞凤岗镇宣教问题局副局长彭仿兰女士和毛秀蓉校长代表凤岗镇家教协会所作的报告后,又与她们展开了座谈。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强中更有强中手。全国的先进经验真不少,油甘埔和凤岗镇已经做到的,比如家长义工队、家长委员会、家长课堂、家长讲师团、网上家长学校、家教指导中心等等,旁的省市县镇也都万紫千红;港澳台根据三地别有不同的教育状况,亦做出了因地制宜的探索,各有自己的绝活儿。毛校长做小学生姿态,认真听讲,并举手提问,言词真诚恳切,眼睛里闪着热切的目光:

  “请问,你们家长委员会的组织架构是怎样的?”

  包括两岸三地的几个学校都作了如是答:由校方领导、校方组织,请家长中的积极分子具体落实……

  外行听热闹,内行听门道。毛秀蓉立即明镜似的,心里完全有数了:油甘埔小学——凤岗模式,已经走在了全国的最前列:第一,当他地别校的家委会还在校方领导下展开工作时,油小家委会早已实行了自我管理,由家长们自己推选出来的会长、副会长设定工作日程,组织义工家长们的活动。家长之间有QQ群、微博微信群,密切交流,分工合作,把校门值日、交通安全、沙龙交流、慈善帮扶等等工作分配下去,所有家长自觉配合落实。由于义工太多,工作不太多,有时一个月才能排上一次,以至于有的家长感到“很不解渴”。这样,反倒促成了油小家委会的轰轰烈烈,由被动接受的客体变为积极展开工作的主体,热情高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成为受到孩子们欢迎的“爸爸老师”和“妈妈老师”。

  第二,油甘埔小学所在的凤岗镇,曾创造了三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开通了全国镇级专门的网上家长学校“家长课堂网站”,第一个开辟了全国镇级家教指导教师培训基地,第一个成立了全国镇级家教指导中心。现在,以毛秀蓉、彭宇(凤岗镇文联副主席)等为首的中坚分子,又在筹建家长大学,一边架构组织,一边从事理论研究,一边聘请教育名家,冀望探索和开发出多元化、多类型、有特色、涵盖孩子整个成长过程的家教课程;扎实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爸爸老师”和“妈妈老师”,使凤岗镇的家教工作在全国率先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和品牌化。

  小小凤岗镇,心怀祖国,放眼世界!

  正如赵刚教授所说:你不能不给出一个“赞”字,一所远处边陲的、最普通的农村小学油甘埔,书写了领先全国的教育奇迹!

  (6)

  春夏日子长流水。时间很快,毛秀蓉校长家的宝贝女儿璇子,已经从一年级升到二年级了。

  这个一见人就笑的开朗女孩,没法不长成一个阳光少女——小A、小B、小C、小D……妈妈带进家门,跟她一起吃饭、做作业和背唐诗的每一个“哥哥”,都也是她的工作对象。她也生气过,当妈妈把好吃的一股脑端给“哥哥”时;她也嫉妒过,当妈妈一迭声表扬“哥哥”时;她也哭过鼻子,当妈妈不批评“哥哥”只批评她时;她也闹过别扭,当妈妈把对她的爱分给“哥哥”时……

  如今,轮到她来把自己的爱分给“爸爸老师”和“妈妈老师”了。每当她和同学们走到校门口,看到值日的义工家长时,都会停下脚步,绽开花朵一样烂漫的笑脸,大声问候道:“义工妈妈好!”(作者韩小蕙,为本报领衔编辑,“光明文化周末·文荟”统筹)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