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更多名师名校长和教育家
一系列名师培养计划和工程,一系列健全而完善的校长管理和选拔任用制度,明显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成为带动整个教师队伍提高的重要动力。
2007年,北京市启动“名校长工作室”项目,聘请一大批知名校长作为年轻校长的导师,加强校长梯队建设。来自北京市各区县的200多名校长、上海市近30名已经小有名气的校长,都进过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工作室,定期进行集体学习研讨。
与刘彭芝一样,很多懂教育并有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专家和名校长,通过“名校长工作室”,将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在更高的平台上与同行进行交流,影响了一批又一批有志于成为教育家的校长,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名师。
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建立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1999年,教育部对中小学校长任职培训作出明确规定。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校长管理制度和选拔任用制度,建立了以任职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和专题培训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制度。目前,我国99%的校长具有专业技术职务和专业背景。
名师教学、教授上讲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不仅在基础教育阶段,名师、优秀教学团队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涌现。截至目前,高等职业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共评选出57名名师,涵盖了14个专业大类,已评选建设12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其中重要内容,教学名师奖、国家精品课程,坚持把教师作为办学的主体,强化教授上讲台制度,探索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先后遴选10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奖励500名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推进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2009年,全国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员(理工农医)总数为79.6万人,高校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1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0人,分别占增选数的54.3%和41.7%。高校新增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55人,讲座教授99人,127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929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薪火相传,绵绵不绝。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不仅是每个家庭的幸福所系,也是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所系。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将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进程中更加繁荣昌盛。
相关链接
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
2006年,由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启动。
2007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2008年,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重新修订后颁布。
2008年,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召开会议,对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作出部署。
2009年,统一中学、小学教师职务改革试点启动。
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5.5亿元专项资金,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中国教育报》2010年7月14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