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车从梅州兴宁罗浮镇一路沿着山路前行两个小时后,浮中村到了。乡村女教师钟春婵在村中司城中学教书。
3年前,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司城中学担任数学老师的钟春婵看着那些孩子或因父母反对、或因经济拮据而辍学时,她就下定决心:“要让他们的父母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钟春婵或许是这片农村土地上“另类”的存在——她给家长推荐的家庭教育书单上有《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爱的教育》、《决定孩子一生的心理学效应》等书,也有《拿破仑传》、《林肯传》这样的人物传记。然而她“超前”的教学方式在这片传统农村真的能实现吗?
唐诗为题教学生解方程
初三(2)班,一个扎着小马尾辫的80后女老师正吟着一首诗,“无事街上走,提壶去打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壶中酒几斗?”这并非语文课堂,而是钟春婵正以李白喝酒为题引入教学生解一元一次方程。
因为学校除了黑板没有任何其他教学媒体,平时钟春婵就做了各种卡片,“孩子学习得用直观教育,才更容易接受。”她的学生刘景鹏说:“她的课我们都喜欢上,有一次学习相对高度,她就带着我们到太阳底下测我们和树的影子,当时一下子就理解了。”
刘景鹏的哥哥刘景旺更是因为钟春婵的农村家庭教育而获得了继续读高中的宝贵机会。“整个村子就他(刘景旺)一个人还在读高中,若不是当时钟老师常常给家里打电话向我介绍书里面那些人物成才的故事,我就让他们兄弟俩去打工啦。”现在的刘爸爸认准了春婵告诉他的“死理”——“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唯一全日制师范本科生
在司城中学副校长王耀华印象中,春婵总是自己掏钱买书、带着书一遍又一遍地往学生家里跑。
现在司城中学大约60个老师,原本24个教学班因为今年教师奇缺减少为18个。“她是学校唯一的全日制师范本科毕业生,那些年轻、有能力的老师都往珠三角地区跑了。”
3年前,钟春婵从潮州韩山师范学院大学毕业,当时父亲病重,包括春婵在内的钟家5兄弟姐妹,除了一个姐姐初中毕业,其他都上了大学。“作为老幺我也有委屈,但只能回来。”
现在,除了两个班141个孩子外,每个周末钟春婵还会走进孩子们的家里,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阅读。在临近这学期期末考试的一个星期天的下午,钟春婵和往常一样,给家长们一一打电话,他们拉着自己的孩子围在一起,就考前如何调整孩子心态的话题分享心得。
令她欣慰的是,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之前赖丽萍的爸爸一直不让她上学,我让他读了《读书改变命运》后,他对女儿好了不少,今年7月赖丽萍还考上了广州八十六中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