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建设达到“五标准”
在全区教育布局调整工作部署暨学校布局调整综合改革试点启动会上,南宁、柳州两个地级市,以及武鸣县、鹿寨县等12个县(市)成为首批布局调整试点。据悉,这14个试点县(市)将在未来两年内实现中小学布局调整。 名校
在此前中小学布局调整中,部分县区缺乏统一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盲目开展布局调整撤并学校工作,最终因资金、土地无法落实到位、群众及师生支持程度低等原因,撤并工作反复,导致布局调整工作难以实施,造成不利的社会影响及资金浪费。
记者了解到,此次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将组织制定校园建设规划。所有新建或改扩建学校,必须一次规划到位、分步搞好建设,做到面积标准化、设计标准化、建设标准化、设施标准化、班额标准化。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引入一些标志性元素,如建筑色彩及风格等。
同时,在确保学校建设达标和校舍安全的前提下,涉及布局结构调整的学校要科学选址,尽量选择经济、节约的建设方案,将学校建在安全地带,坚决避免大拆大建,严禁建设豪华学校。而且,学校还将积极应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建设生态校园。
加强立法保障教育用地
每年中小学招录新生时,南宁市都会有一些小区的业主跑到城区教育局“诉苦”。原来,这些业主所在的小区由于没有配套建设有小学,致使一些小区住户儿童只好到附近的公、民办学校借读,有的甚至不能按时入学读书。
教育用地预留不足,是我区城市学校出现“大班额”和入学难问题的原因之一。据了解,全区城市中小学生人均用地面积2009年未达到标准的占了77.1%,缺地面积1309万平方米,校园面积还需扩大三分之二以上才能达到应有的标准。
为此,自治区层面将加强教育用地保障的立法工作,使教育用地规划及保障有法可依;各市县将制定教育用地专项规划,以规划保障中小学建设用地,并优先安排教育用地,确保教育布局调整工作顺利进行。
对于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中闲置的校园,或高校、职业学校迁建后的旧校区,我区将通过置换等方式盘活利用,比如闲置的村完小用于发展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将富余初中校舍用于发展寄宿制小学。为严防教育用地流失,暂时闲置的教育用地可以通过招拍挂方式,依法依规予以公开出让,出让收益全部用于新校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