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莹芳 图
又是春游,又是母亲节,孩子写作文,是最近在长沙晚报教育QQ群里大家讨论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很多群友说,我们家孩子最痛苦的作业莫过于写作文,桌前坐两三个小时,还凑不齐一篇300字的作文,实在课外书买得不少,还到课外培训机构作文班“开小灶”,可为什么总是写不好呢?专家认为,示范作文的泛滥束缚了孩子的思维,语文教学的苍白扼杀了孩子的想像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创新。
同题对比
同是春游差别很大
今年关于小学生作文的第一波集体热议高潮,是清明节后被翻出来的一篇民国版小学生春游作文。
……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春郊游记》,民国时期广州一小学生作文)
这段微博发的文字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被转发3000余次,也 “刺激”了不少长沙的家长。家长黄芳说,用寥寥数语勾画出春的意境,文字清新雅致,景人相融,现在的大学生恐怕都写不出这样的春游日记。
“太好了,春游了!”同学们兴奋地说道。4月29日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南郊公园春游。一开始,我们去了卡通乐园,那里有许多游乐器材可供我们玩耍……我们觉得很害怕,在空中望着下面的游乐场,我有一种要掉下去的感觉,这时我看到对面的降落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一天的春游结束了,我们玩得非常累,但是很开心。这一年一次的春游可真让我快乐而又难忘啊!(《快乐的春游》,长沙一名四年级小学生写于2011年春)
这是记者从本报学生作文库中随手摘选的一篇春游题材作文。翻阅了近百篇小学生今年前往橘子洲头、长沙生态动物园春游的作文,发现大多孩子的写作不出其外:开头,听到春游的消息,或是一蹦三尺高,或是彻夜难眠。接下来开始记录游玩过程,中间详写一类游戏或一个场景,最后以“这真是快乐的一天”、“我依依不舍地告别”、“我明白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道理”等话语结尾。
专家分析
示范作文束缚思维
对于两个时期的同题作文,长沙一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工作的老师认为,固然两个时期的文字系统并不同,不能用文言文眼光去审视现在的白话文,但从阅读的愉悦感来说,前者胜于后者。而现在孩子写的“春游”作文谋篇布局趋同,是受了示范作文、模板作文的束缚。例如一写妈妈,就必定是先将妈妈的外貌、神态进行一番描写,接下来就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人物的特点,主题多是表现无私、伟大的母爱,每个主题之下会有一些范例,比如淋着大雨送伞到学校、半夜抱着孩子去看病打针等等,将这些素材组合起来,再套上固有的好词好句,就是一篇作文了。
而在芙蓉区教育科研中心教研员、芙蓉区小学语文教学“首席教师”李葆春看来,学生写不好作文,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写作冲动没有激发,现行的作文评价标准限制了学生的发挥。李葆春说,一般的作文要求立意高、思想健康,比如写人就是“我敬佩的一个人”,写事就是“我难忘的一件事”,这些题目往往会让孩子觉得作文是高不可攀的东西,身边没有这样的素材可写,但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而不得不写。她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是“我最尊敬的人”,孩子想写的是他的好伙伴,这个伙伴调皮捣蛋,和他玩得好。写了这个小伙伴,老师会说:这样一个人怎么还值得尊敬呢?这之间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并不是孩子没有材料可写,而是老师让学生写的和学生自己想写的内容不同。所以,孩子们会很困惑:我到底写什么,才能让老师满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