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孩子们上各种兴趣班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如果不上,几乎就会划入“另类”的范畴。每逢周末,市区一些文化艺术培训机构门前经常出现拥堵的现象。家长用心良苦,但是孩子真的有兴趣吗?舞蹈、钢琴、美术、跆拳道、书法……面对应有尽有的各类课程,想送孩子学本领的你是不是也在为孩子报不报兴趣班、该报哪些班而举棋不定呢?
“别人报了我们也要报”
前阵子,吴女士很纠结,孩子已经上一年级了,看看周围的家长都纷纷为孩子报音乐、美术、体育等各种兴趣班,而自己孩子每天除了上学还是处于“纯玩”的状态,吴女士开始不淡定了,“儿子班上有90%的孩子报了校外的兴趣班,钢琴、跳舞、画画……有的还不只报了一个,而我家孩子一听说我要让他去上兴趣班就不乐意。”一方面是想随孩子的心意,不想让孩子小小年纪就背上太重的学习压力;一方面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毕竟孩子多一些艺术修养是必要的,到底要不要报兴趣班呢?这让吴女士很苦恼。
“其实,刚开学那会,校门口就有不少培训班在招生,但是我不想孩子太累,所以就没考虑。”身为某银行中层管理人员的吴女士自己小时候也没参加过这么多兴趣班,也一样读书、一样工作。可是在打听到班上大多数孩子都或多或少报了一些兴趣班后,吴女士开始犹豫了:“人家都选了,我儿子不选,会不会将来落后了?”犹豫再三,吴女士还是给孩子报了钢琴和美术培训班。
“我周围亲朋好友的孩子都在学钢琴,无一是主动去学的,虽然是不情愿,但总在学着。我当然也想女儿学钢琴,不是为了当钢琴家,只是多一点自娱的才能。而且,我是个绝对的俗人,周围的孩子们都会弹,只有我家孩子不会,好像她有缺陷似的。”和吴女士一样,辰宝妈妈也是因为从众心理才给6岁的辰宝报的钢琴班。
“这门没兴趣换那门”
格格今年上一年级,别看她年纪小,到目前为止她上的兴趣班可不少于五个。格格妈叶女士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平时同事在一起最爱聊的就是孩子的学习。看看同事的孩子们身兼数“长”,叶女士也希望女儿长大后能多才多艺,于是在格格四岁时就开始给她报兴趣班了。当时,叶女士也不了解孩子的特长和兴趣,看别人报什么班,自己也跟着给孩子报。第一次,叶女士给孩子报了美术、声乐兴趣班,把孩子累得团团转,自己接送孩子也忙得焦头烂额。
坚持了三四个月,叶女士和格格都受不了了,再加上老师说格格没有乐感,不太适合声乐,叶女士就放弃了让格格走向音乐殿堂的念头,只保留下了美术兴趣班。
后来,叶女士觉得单是美术一个班,对开发格格多方面的能力而言,太少了。于是又先后报了珠心算、书法、舞蹈等兴趣班。叶女士想得很好,这些班既有文的又有武的,可以让格格全方位发展。但是好景不长,格格对珠心算的反感直接导致她的“罢学”。无奈之下,叶女士只好放弃。
上小学后,生活节奏加快,加上缺乏兴趣,书法和舞蹈格格都相继作罢,只剩下美术班还在坚持。不过,“疲于奔命”的叶女士自己也很茫然,到底怎么报班,才是对孩子好呢?
不要强迫孩子参加兴趣班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孩子们上的兴趣班,大多是父母的选择,孩子们自己选择的少。可做父母的,不让孩子去学十八般武艺,又觉得对不起孩子,好像不舍得花钱似的。而有的孩子每次去兴趣班都感觉无趣。
眼下,专家不断呼吁:任何学习都不值得以牺牲童年的快乐为代价。兴趣班就是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逐渐拓展更多兴趣和能力,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应先从孩子最喜欢的开始。如果强迫四五岁的孩子学习一样东西,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且当孩子被迫坐在那里时,感觉受到压抑而心里不适,很可能会胡思乱想,造成将来上小学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且6岁前的孩子无定性的表现很正常,父母应该要有心理准备。父母应该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并不断鼓励孩子坚持,而不是通过强迫的方法来压迫孩子。
报兴趣班要量力而行
“报兴趣班要量力而行,发展特长要顺其自然。”宜阳学校的段老师认为,孩子到了五六岁就可以适当参加一些兴趣班,以便发现和培养孩子某些方面的特长,但要注意科学的方式。她说,选兴趣课时家长要切忌攀比和从众心理。如果父母都抱着攀比的心态,只会水涨船高,将来受苦的是孩子自己。
段老师建议,作为有长远眼光的父母,不妨让孩子按照他固有的个性来发展自己。这样他不仅享受快乐,也省却了父母的操心。更重要的是,他还能做出一些成绩来。同样,别忘了家庭和外界环境都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场所。虽然有些父母没有给孩子报学习班、强化训练班,但如果孩子很喜欢画画,就在家里布置画板鼓励孩子自由画画,一有时间就带孩子去郊游,尤其是到大自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