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开始,广东全面实施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要求月平均津贴标准不低于500元/人,实际补贴金额与学校地理位置有直接关系,截至2013年底,全省有33万多山区和农村教师享受岗位津贴,实际人均岗位津贴达565元/月。而今年,这一补贴的标准会进一步提高至不低于人均700元/月。
问题1 山区师资投入仍不够
全省教师统一工资
代表建议:
全省教师统一工资
叶丽琳(上图)对于今年把对山区教师的津贴提高至700元“感到很欣慰”,虽然看到了希望,但她认为这一投入仍远远不够。
“我们到了粤东粤西去调查,发现因为待遇问题很多大学生都不愿意回去。”叶丽琳说:“有个县城的重点中学新招的老师每月工资才1600元,而在广州一个保姆的月薪都有3000元,这样怎么能够吸引毕业生去任教呢?”
在她看来,如今教育机会公平,已不是有没有硬件设备这样的低水平程度,而是师资水平的均衡问题。“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关键看人才。”
由此,叶丽琳大胆地提出一个建议:全省教师统一工资。“很多人认为这个很难实现,但其实各地可对在职教师进行核编,全省再统一平均工资,由此来激发教师下乡任教的积极性。”
问题2 民办学校老师收入偏低
将民办学校教师纳入编制
委员支招:
将民办学校教师纳入编制
在全省公办教师工资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民办教育机构的教师却没有享受到如此福利。记者采访了解到,广州市民办教育机构教师也包括了基本工资、在岗工资、工龄工资、班主任津贴、课酬和绩效奖金等,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大约为4000元/月。而同样年资的公办教师的工资水平至少是这一水平的1.5倍。
顾也力(上图)表示,除了少数业绩好的机构,民办教育机构教师的平均收入远低于公办老师是不争的事实,民办教育机构教师流动性大已经成为民办教育正常发展的一大障碍,“现在的老师工作一两年就走了,根本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他认为,虽然政府部门无法决定民办教育机构教师的工资水平,但至少可以为这些老师安排编制,让他们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增加归属感。
顾也力建议,“不管是民办教育还是公办教育都是教育,只是投资主体不同而已。政府把这部分教师纳入编制,工资仍由教育机构主办方发放,政府不需要支出太多,却可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政府应该像当年扶持民营经济一样扶持民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