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起,上海出台新规,建立统一的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见习教师不问出身,都要上岗先见习一年。今年9月29日,一场以晚会形式呈现上海见习教师课堂风采、教育智慧、三笔字和才艺表演的展示在卢湾高级中学呈现,这也是上海首次以舞台化形式向全社会展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成果,以此进一步激发入职教师爱岗敬业、勤勉治学的热情。
目前,上海每年大约有5000多名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上海基础教育系统全面实施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从高起点、高标准引领新教师入“行”,规范化科学化实现新教师懂“行”,专业化多层面服务新教师专“行”,助力新教师迈好爱岗、敬业、善教的第一步。
新教师高标准入行
90后的上外黄浦外国语小学英语教师祝歆奕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上海市实验小学,祝歆奕不仅有学科导师和班主任导师两位带教老师,在自己学校,还有两位日常的教学师傅。“在基地学校,12位见习老师一起学习听课,参与讨论,既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能发现自己的短处,不仅仅在教学和学科方面,还辐射到学生学习、教师演讲能力等方面。”祝歆奕感到,大学生往往比较重视理论,实际教学经验不够,这一年的培训让自己成长很快。比如:以前觉得自己备课时间长,课堂效率低;经过培训,现在备课时间没以前那么长,但能抓住重点,课堂效率反而提高。”在她看来,现在更多用的是巧劲,控班能力也增强了,上课时更善于使用一些小方法,如一个小眼神就把孩子注意力吸引过来。
近年来,一批90后新生力量加入到新教师行列,非师范生比例逐年递增。根据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上海中小学教师中,非师范专业毕业的约占一半左右。新加盟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中不少人知识面广、思维灵活、创新能力强,但他们未经师范教育的规范教学训练,需要入职培训。长期以来,由于各学校水平不同、培训内容不同,导致新教师成长有快有慢,教学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造成校际间新的师资不均衡。从2012年起,新出台的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统一提高了培训标准,培训为期一年,新教师至少一半时间在基地学校跟岗学习,另外时间在聘任学校参加研修。所有新教师在上岗前先参加一年见习培训,合格者颁发见习培训考核证书,不合格者将无法获得教师资格的首次注册。
为了尽快让新教师入门,黄浦区设立了15个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4个区级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各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硬笔书法和粉笔字训练、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模拟课堂演练等。与此同时,黄浦区教育学院各学段学科教研员也为见习教师量身定制了“导师工作坊”,从怎样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怎样备课、说课、撰写详案例到撰写教学反思这五个维度,对新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为见习教师初上讲台把准方向。从2015年起,黄浦区还尝试建立聘任学校导师制,即在基地学校为学员选派导师的基础上,再由聘任学校选派有经验的老师,作为学员的聘任校师傅,共同参与学员培训。
规范化实现新教师懂行
现代教学信息化技术非常普及,还需要传统的板书吗?来自奉贤区景秀高中的陆敏雯老师讲述了自己的板书情缘。在她看来,板书是课堂精华的所在。老师通过粉笔字繁衍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逻辑,即使在信息化时代,板书依然是一种很好的文化传承;宜川中学的王琦融老师则认为,写好钢笔字不只是对知识的传递、情感的交流,更是对教育信仰的传承;金山区朱行中学的张丹婧老师出生于90年代,从小热爱书法。新学期她给学生们送上了毛笔字写的名片,孩子们既喜欢又感动,不仅喜欢老师,更爱上了物理课。
为了推动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纵深发展,从今年起,上海市教委推出“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展示活动”,经过全市16个区、涵盖幼、小、中、高四个学段各学科全覆盖的层层选拔展示,搭建了优秀见习教师的展示平台,也加强各区之间的经验交流。展示活动围绕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四大类任务、18个要点设计展示内容,聚焦课堂教学能力展示、“三笔字”展示、教育智慧呈现和演讲等四大部分内容,引导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朝着“重规范”、“重案例”和“重实践”的方向发展。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浦东新区园西小学的褚勤老师在见习教师培训项目中承担了带教导师工作。“每位见习教师刚从学校中走出,创新意识强,有个性特长,作为导师,应该引导他们利用好个人特长,搭建各种平台,鼓励他们全方位展示自己。”褚勤深深感到,在见习教师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导师需引导他们找准自己的特点,结合到教学实践中,成就赋有个人特色的课堂教学风格。“为了鼓励见习老师,每次听课反馈时指出一两点不足,并要求其改正,只有当见习教师得到了实在的发展,才真正体现了导师的带教价值,自己也和见习老师一起收获了成长。”褚勤说。
为了更好开展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组织专家成员依据市里的标准和《浦东新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课程框架》,研制了《浦东新区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建设指南》,《课程建设指南》中共有134门课程,囊括了中小幼多学科的培训内容和要求,《指南》为带教导师开发课程提供了目的、内容、课时等方面的引领,也为学校层面组织专题化培训提供了参照依据,使培训内容更贴近实际,富有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