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带教引领新教师专行
闵行区田园外国语小学语文教师王祯娇设计的15分钟“古诗新韵”小学课堂,解析了诗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境。她希望以此鼓励孩子多读诗,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在见习教师培训中,王祯娇还经常和“师傅”们一起磨课,将语文课从注重学生基础转向不断提高阅读能力。15分钟的“模拟课堂”展示,注重对课堂教学规范的评价,引导职初教师在其教师职业生涯开展的初始阶段,就养成“追求课堂效率”的教育理念,形成规范的教育教学习惯,同时也考量见习教师在直面教育现场时处理问题的能力,面对应急突发事件的反应是否冷静客观,处理各类关系的态度和方法是否合适等。
在闵行区,从2014年起,由闵行区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对见习教师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封闭式培训,至今已坚持了3年。每年大约有近500名见习教师接受暑期封闭式培训,为教师岗前尽快转变角色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见习教师的不同需求,培训前,基地学校开展需求问卷调查,精心配备导师,制定个性化培训带教计划。比如:水清路幼儿园提出了“心对心,毫无保留”、“面对面,改进发展”和“实对实,规范实施”三大指导原则,让导师指导更有时效性;闵行中学、文绮中学对某些有困难的见习教师,鼓励带教导师进行上门指导,并给予车费补贴,有效缓解见习教学的供学矛盾。所有基地学校在管理上普遍利用qq群网上教学研讨,师徒网络答疑解惑。每学期结束,借助闵行区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支持系统的“云录播”功能,每位教师的汇报课都以网络平台的评课报告形式产生。许多基地学校开发设计了微课,拍摄录制后定期上传到校园网。像闵行中学、闵行实验小学利用电子书包拍摄微型课程,放在校园网上供学员随时学习。
杨浦区教育局聘任杨浦区学科带头人和区骨干教师担任带教教师,形成“名师领衔、团队合作、骨干带教”的带教模式,充分发挥带教领衔人的引领作用。此外,杨浦区还采用多渠道实施“教师柔性流动制度”。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控二小学、杨浦小学、上理工附小、平凉路第三小学、上音实验学校等教育集团和10多个园际联盟,充分发挥集团、联盟的功能和作用,打通校与校之间教师难以流动的难题,集团、联盟内各学校整合教师资源,相互协调、合理调配,实行教师柔性流动,互派教师支援对方学校,培训学校帮助聘任单位培训见习教师,派出一线优秀教师支援聘任单位,确保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采用“全进入浸润式”培训模式。
自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以来,全市共完成了2万多名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整体提升了中小学新入职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