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教师拜佛的心理困惑 谁负责"保佑"学生未来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0-05-20


        ■不解

        看似可笑实则可叹

        无论此举是加强凝聚力,还是减压,看似非常可笑,实则可叹。一年一次的高考和中考在即,不仅学生紧张,老师也倍感压力。学校组织些活动给老师减减压,调整放松一下心情,说得过去。只不过,减压的方式有很多,别独爱烧高香。

         一来,烧香向神灵祈祷,有迷信色彩。尽管佛学之中有许多对指导人生有益的东西,但毕竟咱们国家倡导的是无神论。老师烧香拜佛,岂不言传身教吗?“迷信”可不足取。

         二来,大考之前拜佛,免不了让人遐想。老话说,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那是没有用的。在高考和中考前夕老师真去烧香,抱佛脚,学生们会作何感想?学生会不会以为平时学习的积累难道还不如考前烧烧香,或者将老师烧香理解为老师也不自信了。这样的心理暗示,可是不妙呀!

         三来,学校组织老师去烧香,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的偏差。更何况,这是发生在教书育人的学校,不能不说是一个警醒。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不可松懈,任重而道远。

         王玉初

        ■理解

        滑稽背后有辛酸

        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各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都是围绕升学率来制订,实行“一票否决制”,教师所承受的压力是空前的,他们在尽了“人事”的同时,不能不指望“天事”也即“佛事”,以求缓解精神压力,这都是人之常情。

        其实,此种现象实乃现行教育体制的必然产物,论者大可不必将其上纲上线到封建迷信的高度予以批判,只消将此当作是人在无助情况下的一种自我救赎就是。

        让一群假佛教徒去报恩禅寺烧香拜佛,虽然看起来有点滑稽,但滑稽背后透着点点辛酸、无奈和无助,他们包括他们所代表的广大教师和学生未必能得到“佛祖”的垂爱和护佑,但他们应该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关爱,毕竟他们深受应试教育之害。

         ■宽容

         只求寄托何必当真

        “高考”、“中考”在即,各地老师开始露“神功”,老师的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术并不见得就比八仙少。无论怎样的行为,何种方式,其出发点无一例外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考好点,学生好家长乐,自己的工作也就充实了。

        任何人都不是道德圣人,老师也是,就不可能从完美的道德高度去苛求他们,他们有点小瑕疵并不足以影响他们的工作,无需将职业与道德绑在一起。其次,任何人都很正常,在科学思想早已深入人心的当下,教师也不过是寻找一份心灵的寄托而已,不可能完全将心思寄希望于烧香拜佛上,何必较真儿。

        再说了,公民有信仰自由的权利。信仰文殊菩萨,信仰烧香拜佛的魔力有何不可?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年年考得好,你说,这又有什么过错呢?不违背法律的“烧香拜佛”,不过是公民的一种信仰,应当得到充分的保障与尊重。老师,首先也是一个公民,其同样依法享有公民应有的权利,既为权利,就不可剥夺,那对于教师“烧烧香拜拜佛”,也就无需过度敏感。龙丽纤

        ■追问

        谁“保佑”学生未来

        过去,考试成绩不仅是考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受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一体化的加剧、社会的转型等因素的影响,“唯成绩论”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要求。

        然而,长期以来,“唯成绩论”在中国根深蒂固。无论是考生还是老师,只要在考试中得高分、录取的名校多,包括学校在内,都能够赢得空前的掌声,当然还有教育部门的“政绩”。于是乎,教育部门考核学校,学校考核班主任、教师,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应试能力高、考试成绩优秀——一个关于考试的“食物链”就此形成。反之,学生成绩如果不好,教师声誉会降低,学校生源随之减少,进而影响到一个地方的所谓“教学质量”。

         因此,在看到教师拜佛的同时,更要看到渐趋恶化的教育生态。如果想解除禁锢在教师、学校身上的精神枷锁,就必须彻底废除“唯成绩”的教育观念,让素质的归素质,让教育的规教育,让考试的归考试。这是自上而下的,应该先从教育部门开始。王文武

        中考高考临近,各地有关教师拜佛的新闻层出不穷。

        比如湖北新洲一所初中学校,日前特地组织毕业班的30多名班主任和学科组长从学校出发,冒雨前往道观河风景区报恩禅寺敬香。带队的副校长说,此举是“为了加强凝聚力”,有老师称是为了调整心态,减压。

        相信如此“操作”的学校并不仅见,有媒体就报道,最近,一些佛教名山迎来了一拨儿又一拨儿的高三老师,他们祈祷着今年高考自己带的学生能有个好“收成”——在这拜佛已成为个别学校、教师的“必修课”的时候,探究其心理,是个很有必要的话题。

        ■声音

        没必要过度阐释

        绝大多数教师、家长和学生考前拜佛,不过是希望寻求一种心理慰藉,无可厚非。他们拜佛,并不代表他们就愚鲁不堪,将“好收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拜佛上。所以,将其上升到封建迷信的高度批评,大可不必。(千龙网)

        升学压力的重负

        学校和老师的这一举动又何尝不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巨大升学压力下的无奈之举呢?事实上,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在不少地方至今仍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已,应试教育体制仍旧根深蒂固未受丝毫动摇,学生升学率、考试分数、学科竞赛获奖次数这些陈旧指标依然是衡量一所学校优劣、好坏的直接标准。在此种语境下,升学率、考试分数等指标毫无疑问地也就成了经常压垮学生甚至老师的那根最后的稻草。(荆楚网)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