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小学的心理咨询室里,常常只有咨询老师一个人。 姚蔚妮 摄
宁波的一些中小学校、大学都已经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纷纷开设了心理咨询室,但是这些心理咨询室却形同虚设。
心理咨询室,没有学生来咨询
昨天(5月31日,下同),记者在宁波江东第二实验小学发现,整整一天,只有中午的时候一个学生走进了心理咨询室,但一问,这个学生只是来找老师聊天的。
新城第一实验学校,昨天一天也没有学生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学校教科室主任符亚文老师说,心理咨询室经常一个星期都没有接待过一个学生。宁波第三中学的一位谢老师也告诉记者,学校虽然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学生基本不会去。
江东第二实验小学的心理老师李慧梅说,现在一般都是班主任发现问题后,介绍学生来心理咨询室的,也会有低年级学生因为同学矛盾等一些小事情前来求助,但因为大的心理问题前来咨询的学生并不多。
记者询问了宁波市20所中小学,发现这20所学校都有心理咨询室,但是到心理咨询室接受咨询的学生却寥寥无几,心理咨询室在一些中小学里形同虚设。
“那是精神有毛病的人才去的地方”
“心理咨询室?我们从来不会去的,万一去了被同学撞见,会觉得我精神有问题,很丢脸的。”初一学生陈洁的一句话,道出了学生不愿去心理咨询室的原因。
陈洁说,每次经过心理咨询室,同学们都会朝里面张望,看看有没有“精神病同学”在咨询,久而久之,同学们对心理咨询室都有了排斥心理,认为那是精神有毛病的人才会去的地方。
小敏是初三的学生,因为考试压力太大,前段时间曾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向心理老师询问如何缓压的方法,结果却被同学误传为他精神不正常,这让他很困惑。“在我眼里,心理咨询室是一个很健康的地方,有什么不开心、疑问、心理问题都可以去那里咨询,但是许多同学都会对它有所误解,把它当成一个不可进入的‘禁地’。”
相对于初中生的反感和厌恶,小学生的反应则相对较小,“很多低年级小学生会三五成群一起来办公室找我,或者画画,或者捏泥人,或者聊天,单纯把这里当成一个放松的地方。”江东第二实验小学的心理老师李慧梅说。
在新城第一实验学校,教科室主任符亚文老师告诉记者,学校的小学部和初中部在同一个校区,小学部的心理咨询室经常会有学生光顾,但中学的却冷冷清清。
“小学生对心理咨询室并没有明确的概念,有些人还会愿意去和心理老师沟通。但初中、高中生会在意自己的形象,怕承受舆论压力,被人误会精神有问题,另一方面出于隐私考虑,他们更愿意咨询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也不愿意向同校的老师吐露心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敏明说。
专业心理咨询师很少
昨天,记者询问了宁波市20所中小学,发现都有心理咨询室,也会定期让有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证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但专业心理咨询师并不多。
李慧梅是宁波大学心理系研究生,今年3月份到宁波市江东第二实验学校做专职心理医生。“据我所知,目前宁波的小学只有我一个专职心理老师,其余的都是任课老师兼职做心理咨询师。”
宁波李惠利小学校长伊阳也告诉记者,李惠利小学设有心理咨询室,但是没有专业的心理师,不过学校目前有七八位老师拿到了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证,这些老师除了教学生基本课程之外,还会兼职轮流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坐班。
宁波市教育心理研究室史耀芳主任表示,根据统计,目前宁波市的中小学中,90%以上的老师都是在职去考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证,专职心理学老师比例不到10%。
专职心理咨询师更有时间了解学生心理问题
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敏表示,目前宁波各大中小学校急需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由任课老师兼职做心理咨询师,不仅级别较低,也不够专业,“专职心理老师无论从专业知识,还是工作能力上,都比兼职老师要全面,他们可以花比兼职老师更多的时间去研究一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再给出更专业的解决办法。另外,面对任课老师,学生可能无法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而专职心理老师却能让他们卸下顾虑,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