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职心理老师进校障碍多
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关注,许多中小学校急需心理学专业的老师,但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们却在毕业后不知道何去何。
陶志琼告诉记者,宁波大学的心理学专业在2001年开设,每个年级设一个班,平均一个班的人数在30到40人左右,“每年的报名人数远远超过班级设定的名额,现在要考研的学生也可报心理咨询方向。”但这些学生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她告诉记者,除了一小部分的学生到心理咨询培训学校工作外,其余大部门都没有直接从事与心理咨询有关的工作,“一是与心理咨询相关的工作少,二是大学一毕业就要从事心理咨询相关的工作根本不够资格,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除了书面知识外,最重要的是丰富的人生阅历,而这一点是一个大学毕业生无法做到的。”
另一方面,考虑到成本等因素,学校也不愿意引进专职心理教师,宁波市第三中学的谢老师就说:“如果任课老师考出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证能兼职做心理老师,学校一般不愿意引进专职心理教师。除了考虑到增加教学成本外,也考虑到心理学跟高考中考关系不直接。”
另据了解,很多专职心理老师由于学校人事编制、考核体系不完善,评不上职称,工作量也比一般的老师要少,在学校里拿着最低的工资,许多专职心理老师都会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辞职另谋出路。
“教育行政部门对专职心理教师的职称评选和编制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许多在职老师也都很乐意考取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证,这使得进入学校的专职心理老师越来越少。”史耀芳主任说。
专家建议:将心理引导融入游戏、娱乐中
学生抗拒进心理咨询室,兼职心理老师也会因为时间有限观察不出学生的心理变化,那么,学校该用何种方式引导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
对此,周敏明建议说:“学校可以采取游戏、活动等团体娱乐的形式,让那些心理不健康的同学体会到友谊和温暖。”
周敏明表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在于,让他重新感受到周边人对他的关心和呵护,而游戏和活动都是需要通过团体协作来完成的,以此来帮助他们摆脱孤独、自闭的现状。
宁波市康宁医院心理咨询部禹海航主任表示,首先学校要让学生知道哪些问题是可以去心理咨询室向老师咨询的,不要难为情,对相当严重的心理疾病,老师还是要建议学生去专业的心理机构,另外,学校老师平常也要特别关注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性格内向、调皮捣蛋的孩子也要特别关注。
禹主任建议,学校可以多举办活动,来发现不活跃的、回避与人接触的孩子的情况,同时,活动也是促进孩子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 记者 王丹静 见习记者 倪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