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对校园冷暴力说"不"教育方式的前提应是爱护尊重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1-11-23

       鼓励批评,拒绝“冷暴力”

    “绝大部分老师不会有意识地‘摧残’、‘折磨’学生!”听到“冷暴力”一词,天津某小学的王老师有点愤愤不平,但如果说训斥、冷漠、区别对待等都算上是“冷暴力”的话,学校里几乎很少没有实施过“冷暴力”的老师了!

       王老师介绍,中小学校一个班基本有40多名学生,班主任老师除了要上课外,还要处理班级的一切事务。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与学生家长沟通,察看班级卫生情况、组织课堂纪律、关注学生身体状况……没有一样不操心。“永远和颜悦色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是不可能的,老师们总被曝光和批评,稍不留意就成了‘冷暴力’的实施者,我们该怎样管学生?”

       对号入座,同样焦虑的还有家长。“你怎么这么笨啊?服你了”;“我看你是烂泥糊不上墙!”;“还顶嘴?考这么差你有什么资格跟我顶嘴?”……类似的语言父母们一定不陌生,这样带有否定和讥讽的态度也是“冷暴力”吗?

       看到调查,作为母亲的秦女士也有点迷惑:“孩子不能只表扬不批评吧?”

    “批评!当然要批评!正确的批评能给孩子正激励。没有不犯错的孩子,95%的孩子犯错都是无意识的,教师和家长当然要让他们意识到错误。”孙云晓和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校长王欢都强调了批评教育的重要性,并一再表示,独生子女应该培养出坚强的心。可怎样是“正激励”的批评,怎样就是“冷暴力”呢?

       孙云晓告诉记者:“批评必须是科学的。家长要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分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错误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王欢从讲台上直面学生到今天管理一校事务,已经从教30年了。她提醒教师一定要耐心和用心:“教育就是30%的唤醒加上70%的等待,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对学生批评和激励是必须的,但有些教师把问题简单化处理,对少数孩子有益,但伤害了大多数孩子,这是不行的。”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