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对校园冷暴力说"不"教育方式的前提应是爱护尊重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1-11-23

   “冷暴力”与“正激励”之间

       李先生的儿子涛涛(化名)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他每天都会蹦蹦跳跳地跑进学校,是因为他的画贴在了学校美术厅里……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的这个美术厅,未必展出了最好学生的最好作品,但这里给孩子的信心和对学校的憧憬是无法估量的。

   “学校绝对不能成为孩子害怕的场所。给孩子公平的教育并不意味着给孩子同样的教育,必须尊重孩子的差异。孩子热爱绘画、热爱天文应该与热爱奥数和英语得到同样的肯定和鼓励。”王欢谈到了设立画展的初衷。

       任何教育方式的前提都是爱护和尊重,正确的批评和惩戒能给孩子正面的激励。其实,绝大部分的“冷暴力”是老师和家长存着爱的心,做出的错事。“冷暴力”与正激励之间到底差什么?孙云晓和王欢举例说明:

       比如,让每个做错事的孩子交错误分析书,写清楚错在哪?伤害了谁?为什么这样做?类似地做法能让孩子反思自己,认识自己,这样的做法是正激励;同样,如果一个孩子犯错,家长或者老师惩罚他抄写一百遍唐诗或者罚站一小时,这样的做法就是错误的惩戒,很可能引发孩子负面的情绪。

       再如,某学校尝试将一门课程作业按照难易度分成三种,让孩子自主选择。孩子因为自尊心,开始都会选择最难的,但时间长了,他们会做出自我调整,哪怕孩子每次都选择做最容易的作业,只要他努力认真地完成,老师就应该给予同样的表扬和奖励,这样的做法就是正面的;反之,如果老师提前按照学生的成绩,将学生分成三种,让他们完成不同的作业,这样的做法就是“贴标签”,就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就是“冷暴力”。

       原来,“冷暴力”与“正激励”之间只差两个字:尊重。(记者 刘 茜)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