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生源下降 高校将何去何从?
来源:半月谈网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1-05-06

  让一部分高校“安乐死”并不是坏事

  因生源枯竭导致高校生与死的抉择,这是显而易见的。其实,相当长时间以来,高校就面临着生存的挑战——大学生厌学。高校不再是梦寐以求的“象牙塔”,不再是“我奋斗了18年终于和你一起喝咖啡”的殿堂,高校及高等教育的吸引力和魅力正在下降。

  “学习积极性不高”、“后悔上大学”现在已成了不少大学生的“养身病”。调查显示:“有52.6%的高校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部属高校和市属高校中,该比例分别为42.7%和60.3%。”

  或许原因很复杂,但关键还是大学教育失去魅力。“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很强的求知欲,我没遇到过真正不爱学习的学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石中英认为,厌学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消极”状态。而这种“消极”状态的形成与高校教育存在着诸多弊端密切相关。

  大浪淘沙,让一部分高校“安乐死”并不是坏事。因为当高校面临“生与死”的挑战时,就会倒逼高等教育的彻底改革。长期以来,高校生源充足,即便有学生厌学,即便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就业脱钩,也不能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高教改革依然躲在自己的“象牙塔”里安闲。

  一面是高校面临“死亡”,一面又有高校“新生”。比如南方科技大学这个新生儿,就被视为高教的“体制外鲶鱼”。“去行政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参考香港科技大学的成功发展模式,打造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些关键性词句“构成”南方科技大学。在自授学位和文凭的背景下,南科大的首次招生却是“不差生源”。“想送孩子来这里读书不是为了文凭,而是希望这种新的体制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使他真正成才。”有人称,南科大有“梦”,教改就不会“南柯一梦”;高校有“梦想”,教改就有希望。高校和高等教育必须进行“艰难的选择”——跟旧的体制告别,与新的体制同行。

[1] | [2] | [3] | [4] 共 4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