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家长:不改作业是偷懒 老师:换了方式没少改
来源:大洋网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1-08-11

  专家有说法

       “教无定法”可有多种方式

  广州市教育科研所副所长梁东标告诉记者,从行政规范而言,并没有对于老师批改作业的多少有死板的规定,因为老师教学有灵活性,只要老师及时认真细致,学生反馈进步、达到鼓励、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就可以了。

  目前并不存在老师批改作业减少的情况,主要是“教无定法”,不同的老师按照教学对象有选择地批改作业。比如低年级的孩子,可能老师全批全改更多一点,因为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好为他们制定教学计划作出准备。比如在华附,学生都自觉核对答案,超过一半学生都不懂的题目老师才讲解,老师作业批改看似少了,但其实这是避免大量重复,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方式。批改作业多寡也看什么样的学生,有的学生不太自觉,作业就要批改得细一点,有的学生很自觉,老师打一个问号,打一个圈就能启发学生了,这比直白批改更好。

  对于批改作业的呈现方式也没有固定。不管优良等级也好、网络互动也好,只要是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成绩就可以了。新课改之后要求的弹性的东西更多,批改的作业量更大了。如研究型作业的主观性更多了,特别费劲。改这些作业很费精力。新课改后,老师课后的功夫大于课前功夫,对于作业的挑选要求也更大。所以,问题并非批改作业的多少和批改方式,而是在于选择的作业能够适用不同学生的水平。

  对于老师发包作业、没有按时批改作业,梁东标说:“如果偶尔出现可以理解,但是经常这样就是教学态度的问题。”如果学生真的会有意见,每到年底学校都会有老师意见调查表,“老师批改作业认不认真”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反馈意见提交上去,所以,基本上大部分老师都不敢随意这样做。

       “帮改”是换位思维可行但应适量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办公室主任钟阳也表示,教育部门对老师批改作业情况没有严格规定,这种规定在学校更多一点。老师批改作业,有的老师批改多一点,有的让学生来批改,主要是让学生换位思考,培养学生的能力。家长批改,可能让他们了解子女情况。“但是过多了也不好,适当转换就可以了。”

  不同学校和学科之间不一样,作业量跟老师布置多少,批改方法有关系。义务教育可能会少一点,因为新课改之后强调减负,不要过分关注分数。 每个年级作业量都有不同的要求,但问题是课后一小时很难界定呢?只能够说是一种提倡。新课改之后更多老师使用等级制度,也有网上批改作业,但网评只是少数班级,因为这要求有硬件支持。

  与义务教育不同,因为要应付高考,所以作业量会大增。市教研室制定了新的《学生学业标准》对学生达到什么程度的标准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对作业量没有严格限制,自然也不会涉及老师改作业的多少。

[1] | [2] | [3] | [4] 共 4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