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校园小计划”招生原是非学历教育 至少8名考生被骗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5-09

         中国青年报记者登录北京邮电大学网站及其招生办的主页查看,上述“严正声明”均未在首页显要位置体现,但能通过搜索查询,发布于2010年7月10日。

        该“严正声明”第2条写道:“经我校批准举办的职业教育类培训项目,均系非学历、非学位的职业培训。培训结束时,仅有限度地推荐就业,但不保证就业。经学校批准本年度举办职业教育类培训项目的学院及咨询电话是……自动化学院62282629、62281975。”

        但家长们均表示,他们在北京邮电大学网站上没有看到过这一“严正声明”。

        对于“信访答复意见”第2条提到的“入学告知书”,家长们均表示从未签署过。在自动化学院院方提供有学生签名的“入学告知书”的复印件后,他们了解到,自己在送孩子报到时,并没有看到任何关于“特色班”的信息,上述“入学告知书”是他们离开后,汪某某挨个找学生签的。

        “军训那天我来晚了,汪老师直接跑进我们宿舍,让我在一份文件上赶紧签字。”小晴向记者回忆道,“我问这是什么文件,汪却训斥我,‘你自己来这么晚,大家都在等你,还问什么问。赶紧签字,军训去。’我当时在上铺,就说,‘那我下来签’。但汪老师直接把文件和笔递给我,我就在上面签了,也没看是什么内容。”

         类似的,启鸣也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署了该文件。

       “他让我们签字的时候,把相关内容用手遮了起来,就空出了底下的签名栏。”启鸣说,“我问他这是什么文件,他说是宿舍管理条例。”

        但就是这份被汪某某称为“宿舍管理条例”的文件,其内容是关于“特色班”教学的告知书。

        此外,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院方还告诉家长,他们带给院方查验的材料中,只有收据和网上录取查询的材料是真实的。家长与所谓校方代表金某某签署的“新生入学登记表”及其内容,都不是自动化学院发布的,自动化学院对此不负任何责任。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网站上查询发现,自动化学院并没有姓金的副院长。

        “院方告诉我们,我们被骗了,让我们去报警。”韩先生说,“但我们一直在追问,我们是怎么被骗的?可是,学院和学校都没有给出让我们满意的答复。”

       “中间人”马某超已被警方通缉

        在向北京邮电大学和自动化学院讨说法的同时,家长们也开始寻求其他解决办法。一些家长在交钱时,让“中间人”马某超写下了字据——这成为他们寻求司法途径的证据之一。

        启鸣给记者看了一份马某超给他写下的“收款凭证暨所收款项用途担保”。该字据载明,马某超收到启鸣现金19万元,用于启鸣就读北京邮电大学普通高等教育营销专业所需。

        “并郑重承诺担保:若在2011年12月10号前在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教育厅大学生档案中查不到启鸣与正式普通高等教育学员相同的学籍,本人马某超将无条件把所收到的19万元人民币退还给启鸣。”

        该字据还有一条承诺:启鸣毕业时所领受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及派遣证与普通高等教育完全一样,否则,马某超将赔偿启鸣相应的经济损失。

        李女士与马某超之间则直接订立了一份协议。这份签订于2011年8月6日的协议约定:“现有甲方(马某超)为乙方(小晴)办理‘北京邮电大学’入学事宜,由于现实时间问题,甲方于2011年12月1日于中国教育部学信网官方网站公布乙方录取信息,办理乙方录取事宜,若以上事宜规定日期未能兑现,甲方须全款退还乙方所付培训费,‘银行打款条’为证。”

        “学院告诉我们被骗了之后,我给马某超打过多次电话,他总是说在沟通协调。其中有一次,他承诺私下退给我7万元,让我不要再追问此事。”李女士说,“但是,后来他就一直在‘拖’。”

        无奈之下,李女士选择了报警。但北京警方告诉他,马某超此前因涉嫌“诈骗案”,被河北警方通缉。

        王先生告诉记者,介绍他与马某超认识的朋友向石家庄警方报了案,称马某超以能把高考落榜生办成国家统招计划生为名诈骗学生家长58万元人民币。警方于今年3月5日签发了拘留证。

       “就算把人抓了,把钱退回来,我们孩子的青春也已经耽误了。”韩先生告诉记者,伟捷在“特色班”耽误了一年,又没法参加2012年的高考,对他打击很大。

        “这种‘校园小计划’招生,真是坑爹坑娘又坑娃呀。”他感叹道。

        (报道中学生的名字均为化名)

         本报北京5月8日电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