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城乡教师流动为 义务教育带来了什么
来源:金华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5-04-03
       采访中,不少来到城区学校“上挂”学习的农村教师都表示,与城区专家教师的交流、探讨、合作以及优质师资对他们在教研、教学业务等方面的提点等,都令其教学思路得以拓宽,教师自身实现了自我成长。

       城乡师资流动需要完善的问题

       在2014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工作中,共有49名教师完成选岗,进行交流。今年,新一轮的交流工作若要展开,有哪些问题需要完善?

       在2014年8月出台的《关于推进永康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中,农村教师到城区挂职任教的时间为1年。对于“1年”这一交流时限,农村教师普遍反映“过短,可适当拉长”。

       “在1年时间内,我开始逐渐适应实验学校的教学模式,也有了一些小想法。但返校后,没有教研环境的促进,单靠自己去吸收、深化,恐怕比较困难。”汪碧颖目前任教8年级,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跨度较大,这也是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我觉得交流时间以3年一届为宜,这样可以对学生成长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把握,同时对教学体系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

       去年,民主小学和溪岸小学进行了城乡双向交流,林梦婕从溪岸小学“上挂”到民主小学,而民主小学骨干教师胡灵敏则到溪岸小学任教。这在民主小学校长应永清看来,有着积极的作用。“城乡教师流动让双方学校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可以进一步交流合作,取长补短。不过,从城区学校的角度来看,农村教师到城区挂职任教的时间确实有些短。”应永清说。

       担心教师频繁变动对学生学习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交流时限上,林梦婕也做了很多思考。“教学是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共同适应和交流的过程。一年后我走了,学生和家长又要去重新适应新的老师,这对他们而言并没有太多好处。”对于交流多久为宜,林梦婕表示很难定论,“周期太长会影响其他教师的交流学习机会。”因此,这需要教育部门的综合考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下乡任教的城区骨干教师在当地都被给予了厚望。教师们除了表示“压力山大”以外,更认为这是一种动力,可以让自己更好地发挥作用。教师们表示,希望城乡教师流动工作可以更好地开展下去,进一步带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在日常的课题研究以及教科研工作中,我总有一种孤军奋战的感觉,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教研经验丰富的老师给予帮助,而这在大多数农村学校中是较难实现的。”据夏玲敏介绍,不少农村学校的教科研力量并不强,因此需要更多在教科研方面有特长的教师前来“支教”。

       石柱初中校长李跃浩也希望加大城乡师资交流力度,“我们欢迎更多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这对于学科教研结构的完善是很有益处的”。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