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铁线蕨”
——记四川省中江县清凉中学教师张瑜
张瑜在指导学生。本报通讯员 熊伟摄
“看,瑜姐在那边等我们!”
清凉中学坐落在距中江县城110多公里的山里,每当暴雨如注的天气,从唐家大河坝那边来上学的孩子们都能看到他们的班主任、英语老师张瑜在风雨中守望的身影。34岁的张瑜像妈妈一样关心着她的学生,学生却总是悄悄地称她为“瑜姐”。
16年,张瑜坚守着家乡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纯朴恬淡,在清凉中学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赶鸭子上架”教英语
曾经,清凉中学教师奇缺,尤其是英语教师。
中师毕业的张瑜被学校安排教英语,但是她只学过初中英语,中师三年没有上过英语课。初中生教初中生,这真是“赶鸭子上架”。于是,张瑜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不仅积极参加市县各种培训,取得了英语专科、本科文凭,而且每逢寒暑假还自费到成都的英语培训班学习。
2001年9月17日,在连绵的秋雨中,刚生了小孩没几天的张瑜经过20多里泥泞道路的折腾,坐“滑竿”回到清凉中学。当天下午放学后,她的寝室外面站满了拿着英语书朗读的学生。寝室里,张瑜斜躺在床上,床沿边、书桌前、屋角里,或坐或站或蹲,挤满了正在听写英语单词和默写课文的学生。
原来,张瑜一回到学校就向前来看望她的英语课代表提出要求:每天放学后,她所教两个班的学生分组到她的寝室来逐一过关,作业完成后马上拿到寝室里来给她改。学校领导、亲属要她保重身体,以防落下后遗症。她却说:“我不能因为自己生了孩子而耽误了别人的孩子。”
就这样,学生上课时,她坐在床上批改作业、试卷或与其他代课教师交换意见;下课后,学生就到她寝室接受过关考查和辅导补课。
2001年10月5日,产后仅26天,身体还很虚弱的张瑜站到了教室里的讲台上。
很快,张瑜被学校安排做英语教研组长。从一个不会教英语的老师,迅速成长为学校英语教研组长,她转换角色,开始研究全校的英语教学工作。
“英语教学是整个农村学校的难点。”
“学生的英语学习对老师的依赖性强。”
……
基于这些从教学中得出的认识,张瑜提出了自己的英语教育模式——“提兴趣、转得勤、盯得紧、必过关”。同时,她还经常利用学校广播在课余时间播放英语歌曲、英语影视对白,坚持每学期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等,营造出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感知英语之美、英语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