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17-10-23

   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提升中国教育品牌吸引力
   《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治理水平,“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中国高校、政府、学者和专家正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在新的背景下推进教育开放工作,需要我们创造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体制机制,搭建新的工作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通过搭建教育、青年、旅游、影视剧创作等形式多样的交流平台,不断创新载体,提升人文交流的质量和水平。
   近年来,中国在原有双边合作援助的基础上,还先后形成了多边的“中国—东盟教育周”“中国—阿拉伯大学校长论坛”“中国—非洲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国—拉美教育交流平台”“金砖国家大学联盟”等一批教育合作与对外援助平台。
   这些体制机制的创新,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并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抓手。
   “规范管理”,教育对外开放的一个关键词。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立健全教育对外合作法律法规体系,为教育对外开放保驾护航。《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修订完成,均涉及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国际学校管理等内容。
   近期出台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进行部署,《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则专门针对“一带一路”倡议规划教育开放战略,《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重点解决了学术出访受限问题。《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今年起正式实施,旨在进一步规范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行为。
   为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教育的“放管服”改革正大力推行。据有关统计,5年来取消和下放的教育行政审批事项中,涉及教育对外开放的事项包括中外合作办学、高等学校赴境外设立教育机构、孔子学院(课堂)设置、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等相关事宜。
   同时,中国教育也在积极打造自己的品牌,向世界提供教育服务,贡献中国教育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在马来西亚,厦门大学建立了中国大学第一所海外分校区,中国高等教育开启了迈出国门的第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14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4个机构和98个办学项目。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约旦、埃及等10多个国家向我国发出境外办学申请。
   世界在感受中国高等教育魅力的同时,也在领略中国基础教育的风采:近年来,英国先后两批各派70余位数学教育专家和教师来华学习,并邀请130余位上海数学教师赴英国开展示范教学活动,引进中国的数学教材;在美国,麦迪逊市首次投入200万美元建立“安吉游戏”在美国的第一所试点幼儿园……
   东方欲晓,崛起的中国正在改变世界格局,也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一个大国的责任。
   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中国宣布设立首期5亿元人民币金砖国家经济技术合作交流计划;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项目准备基金出资400万美元;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项目下提供5亿美元援助;在未来一年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4万个来华培训名额。
   中国教育正史无前例地向世界敞开胸襟,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世界美好未来,贡献着独特的力量。
[1] | [2] | [3] | [4] 共 4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