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行测奇迹300分逻辑解题十八套路
来源:公务员百事通 作者: 编辑:jiaoyu 时间:2009-08-10

    五。削弱质疑型

    削弱质疑型是MBA逻辑考试的一个重点,归结为此类题型的考题是数量是最大的。削弱质疑型考题的主要问法有:

    (1)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能最严重地削弱(反驳)以上结论?

    (2)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削弱(反驳)***的结论?(要小心)

    (3)在上述结论中,***忽略了哪一种可能性?

    (4)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指出了上述论证的逻辑错误?

    (5)下列哪项如果为真,则对以上结论提出最严重的质疑?

    (6)支持型和削弱型的变种:除***之外,都加强(或削弱)

    这类题型可以说是逻辑推理考试最有意思的部分,因为这最象是在DEBATE(辩论)。有一种典型的削弱型题目,可以反复体会一下:通常我们说做了某件事情后,没有正的效果,就是什么东西没有效果,要想削弱这种说法,就要强调如果不做这件事情,会有很坏的负效果。比如有人说考MBA不用复习逻辑,因为他复习了之后才得了30分,要反驳他,就得说,你如果不复习的话,连30分都得不了。

    削弱题型的解题关键是首先应明确原文的推理关系,即什么是前提,什么是结论;在此基础上,寻找削弱的基本方向是针对前提、结论还是论证本身。具体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比如:类型一,直接反对原因,即直接说明原文推理的前提不正确,就达到推翻结论的目的;类型二,指出存在其他可能解释,原文以一个事实、研究、发现或一系列数据为前提推出一个解释上述事实或数据的结论,要削弱这个结论,就可以通过指出由其他可能来解释原文事实;类型三,原文认为A不是导致B的原因,要对其进行削弱,就可以指出A是B的间接原因,即指出A通过导致C而间接的导致了B。

    下面对如何削弱,做一个详细分析。首先要明确,要使一个结论为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前提真实,②推理或论证形式有效。于是要反驳或削弱某个结论,通常有这样几条途径:一是直接反驳结论,其途径有:举出与该结论相反的一些事实(举反例),或从真实的原理出发构造一个推理或论证,以推出该结论的否定;二是反驳论据,即反驳推出该结论的理由和根据;三是指出该推理或论证不合逻辑,即从前提到结论的过渡是不合法的,违反逻辑规则。

    如果是削弱结论,那么首先要搞清题干中的结论是什么;如果是反对什么观点,特别要注意的是问题问的是反对的是谁的观点,什么观点;如果对推理提出质疑,那么就要搞清题干的推理结构和前提条件是什么,一个有效的推理必须前提成立,推理形式正确,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类题目要求在选项中确定哪一项为真,能构成对题干中论证的一个反驳,从而也就削弱了该论证的结论。另外,在削弱结论型考题中,有时虽然要确立的选项不直接构成对论题、论据或推理形式的反驳,但作为前提加入到题干的原前提中去以后,会减低证据支持度,减低结论的可靠性,从而削弱题干的论证。

    如果是削弱论证,那么一定要搞清其实是要削弱什么?这就要求我们要对题干部分的论证进行尽可能的简化,抓住中间最主要的推理关系。解题思路是寻找一种弱化的方式,使其既可以是肯定选项中与题干的结论不相容的选项,也可以从选项中找到一个使题干的论证不能成立的条件。要构成对题干中的推理的一个反驳,归谬法是一种有效方法,具体就是举出另一个推理,它有同样的形式并且有真实的前提,却得出了假的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削弱题型还要分清最能削弱型还是最不能削弱型。如果是最不能削弱型,解题时应先将能削弱题干的与题干唱反调的选项排除掉,最后剩下的选项与题干不相干还是支持题干的都是最不能削弱的。如果是最能削弱型,则应首先将选项与题干一致的选项排除掉,同时寻找与题干相矛盾或不一致的选项,从中进一步比较削弱的程度。

    据对一批企业的调查显示,这些企业总经理的平均年龄是57岁,而在20年前,同样的这些企业的总经理的平均年龄大约是49岁。这说明,目前企业中总经理的年龄呈老化趋势。以下哪项,对题干的论证提出的质疑最为有力?【2000-1-76】

    A. 题干中没有说明,20年前这些企业关于总经理人选是否有年龄限制。

    B. 题干中没有说明,这些总经理任职的平均年数。

    C. 题干中的信息,仅仅基于有20年以上历史的企业。

    D. 20年前这些企业的总经理的平均年龄,仅是个近似数字。

    E. 题干中没有说明被调查企业的规模。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正如C项所指出的,题干的论据,仅仅基于有20年以上历史的老企业。而题干的结论,却是对包括新老企业在内的目前各种企业的一般性评价。如果上述这样的老企业在目前的企业中占的比例不大,则题干结论的可信度就会大为降低。因此,C项是对题干的有力质疑。其余各项均不能构成对题干的质疑。

    77~78题基于以下题干:

    一项全球范围的调查显示,近10年来:吸烟者的总数基本保持不变;每年只有10%的吸烟者改变自已的品牌,即放弃原有的品牌而改吸其他品牌:烟草制造商用在广告上的支出占其毛收入的10%。

    在Z烟草公司的年终董事会上,董事A认为,上述统计表明,烟草业在广告上的收益正好等于其支出,因此,此类广告完全可以不做。董事B认为,由于上述10%的吸烟者所改吸的香烟品牌中几乎不包括本公司的品牌,因此,本公司的广告开支实际上是笔亏损性开支。

    77. 以下哪项,构成对董事A的结论的最有力质疑?【2000-1-77】

    A. 董事A的结论忽视了:对广告开支的有说服力的计算方法,应该计算其占整个开支的百分比,而不应该计算其占毛收入的百分比。

    B. 董事A的结论忽视了:近年来各种品牌的香烟的价格有了很大的变动。

    C. 董事A的结论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每个吸烟者在某个时候只喜欢一种品牌。

    D. 董事A的结论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每个烟草制造商只生产一种品牌。

    E. 董事A的结论忽视了:世界烟草业是一个由处于竞争状态的众多经济实体组成的。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题干中统计的烟草业的广告收益,是世界各烟草企业收益的合计;同样,这样的广告支出,也是世界各烟草企业支出的合计。因此,虽然从合计上看收支相当,但对单个的烟草企业来说,其在广告上的支出和收益可以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因此显然不能因为题干的数据显示烟草业在广告上的收益等于其支出,而得出此类广告完全可以不做的结论。董事A的观点正是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世界烟草业是一个由处于竞争状态的众多经济实体组成的。E项指明了这一点,因而构成对董事A的结论的有力质疑。其余各项对董事A的质疑均不得要领。

    78.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构成对董事B的结论的质疑?【2000-1-78】

    Ⅰ。如果没有Z公司的烟草广告,许多消费Z公司品牌的吸烟者将改吸其他品牌。

    Ⅱ。上述改变品牌的10%的吸烟者所放弃的品牌中,几乎没有Z公司的品牌。

    Ⅲ。烟草广告的效果之一,是吸引新吸烟者取代停止吸烟(死亡的吸烟者或戒烟者)而消费自己的品牌。

    A. 只有Ⅰ。  B. 只有Ⅱ。  C. 只有Ⅲ。  D. 只有Ⅰ和Ⅱ。  E. Ⅰ、Ⅱ和Ⅲ。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烟草广告的效果,至少可以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吸引消费其他品牌的吸烟者改吸自己的品牌;第二,说服消费自己品牌的吸烟者继续消费本品牌;第三,吸引新吸烟者消费自己的品牌。Ⅰ、Ⅱ和Ⅲ的断定如果为真,都能说明,不能因为Z公司的烟草广告在上述第一方面的效果不明显,就认为该公司的广告是笔亏损性开支。因此,Ⅰ、Ⅱ和Ⅲ都能构成对董事B的质疑。

    美国法律规定,不论是驾驶员还是乘客,坐在行驶的小汽车中必须系好安全带。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们的理由是,每个人都有权冒自己愿意承担的风险,只要这种风险不会给别人带来损害。因此,坐在汽车里系不系安全带,纯粹是个人的私事,正如有人愿意承担风险去炒股,有人愿意承担风险去攀岩纯属他个人的私事一样。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上述反对意见提出质疑?【2000-1-79】

    A. 尽管确实为了保护每个乘客自己,而并非为了防备伤害他人,但所有航空公司仍然要求每个乘客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系好安全带。

    B. 汽车保险费近年来连续上涨,原因之一,是由于不系安全带造成的伤亡使得汽车保险赔偿费连年上涨。

    C. 在实施了强制要求系安全带的法律以后,美国的汽车交通事故死亡率明显下降。

    D. 法律的实施带有强制性,不管它的反对意见看来多么有理。

    E. 炒股或攀岩之类的风险是有价值的风险,不系安全带的风险是无谓的风险。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如果B项为真,则说明不系安全带不是汽车主的纯个人私事,它引起的汽车保险费的上涨损害了全体汽车主的利益。这就对题干中的反对意见提出了有力的质疑。其余各项均不能构成有力的质疑。
    六。传递排序型

    传递排序型其实是MBA逻辑考题中比较简单的一种类型,这类题型一般在题干部分给出不同对象之间的若干个两两对比的结果,要求从中推出具体的排序。解这类题型的主要思路是要把所给条件抽象成最简单的排序形式。

    有A、B、C、D四个有实力的排球队进行循环赛(每个队与其它队各比赛一场),比赛结果,B队输掉一场,C队比B队少赢一场,而B队又比D队少赢一场。关于A队的名次,下列哪一项为真?【2000-1-79】

    A.第一名。 B.第二名。 C.第三名。 D.第四名。 E.条件不足,不能断定。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四个队单循环,每个队要赛三场。根据题干,“B队输掉一场,C队比B队少赢一场”,可得出C队输两场,“而B队又比D队少赢一场”,得出D队赢三场。也就是D第一名,A全输,第四名,就是倒数第一。

    有四个外表看起来没有分别的小球,它们的重量可能有所不同。取一个天平,将甲、乙归为一组,丙、丁归为另一组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天平是基本平衡的。将乙和丁对调一下,甲、丁一边明显地要比乙、丙一边重得多。可奇怪的是,我们在天平一边放上甲、丙,而另一边刚放上乙,还没有来得及放上丁时,天平就压向了乙一边。请你判断,这四个球中由重到轻的顺序是什么?【1999-1-56】

    A. 丁、乙、甲、丙。 B. 丁、乙、丙、甲。 C. 乙、丙、丁、甲。

    D. 乙、甲、下、丙。 E. 乙、丁、甲、丙。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正确答案:A确立传递关系。可用不等式推导,令甲为a,乙为b,丙为c,丁为d。

    根据题意可知:a + b =c + d (1)

    b + c (2)>  a + d

    a + c (3)>  b

    c> c + d + b + c 即a>  由(1)+(2)可得: a + b + a + d

    b> a + b + b + c 即d>  同时(1)+(2) 还可得: c + d + a + d

    a> a + c 可得:b >  又由(3)b

    c即四个球由重到轻的顺序是丁、乙、甲、丙>a>b>  综合推出d

    七。计算统计及数字陷阱型

    计算统计及数字陷阱型考题出现的也不少,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有关的统计常识。

    统计结论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样本的代表性。只有从能够代表总体的样本出发,才能得到关于总体的可靠结论。一般从抽样的规模、抽样的广度和抽样的随机性三个方面去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对于任何一个抽样统计结果,我们都可以从这些角度去质疑它的可靠性。

    在当代社会,各种数字、数据、报表可以说铺天盖地,频频出现在大众传媒之中,我们常常会想这些数字、数据准确、可靠吗?对“精确”数字保持必要的警惕,应该说是一种明智的、理性的态度。下面揭示一些隐藏在“精确”数字背后的陷阱:一是平均数陷阱,在对平均数的模糊理解做文章;二是百分比陷阱,一般题干仅提供两种事物的某种比率就比较出两种事物的结果,其实其陷阱就在于该百分比所赖以计算出来的基数是不同的;三是错误比较,或者不设定供比较的对象,不设定比较的根据或基础,因此,表面上在进行比较,实际上根本就不能比较。

    同时,我们还应该懂一些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观念:不能只看到两组数据之间的正比或反比关系,关键要分析其背后的社会经济联系。比如两组数据的相关性很强(存在正比或反比关系),但仅此而已相互间并没有任何因果关系,有时也可能两组数据都是由第三种数据决定的。

    在过去的十年中,由美国半导体工业生产的半导体增加了200%,但日本半导体工业生产的半导体增加了500%,因此,日本现在比美国制造的半导体多。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以上命题?【1997-1-12】

    A.在过去五年中,由美国半导体工业生产的半导体增长仅100%。

    B.过去十年中,美国生产的半导体的美元价值比日本生产的高。

    C.今天美国半导体出口在整个出口产品中所占的比例比十年前高。

    D.十年前,美国生产的半导体占世界半导体的90%,而日本仅2%。

    E.十年前,日本生产半导体是世界第4位,而美国列第一位。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按选项D和题干中的数据估算,“现在”美国半导体的产量仍为日本的20多倍,削弱了题干的结论“日本现在比美国制造的半导体多”。如果真算一下,90% (1+200%) / 【2% (1+500%) 】 = 270/12 = 22.5。选A不对。五年增100%比十年增200%所说的年增长速度更快;选项B、C与题干所说的无直接关系;E虽有削弱题干命题的意思,但名次的差别不能准确反映其数量之间的差异,从削弱题干的命题的角度看明显不如D。

[1] | [2] | [3] | [4]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