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卫生与保健组织1999年年会“通讯与健康”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68%的脑癌患者都有经常使用移动电话的历史。这充分说明,经常使用移动电话将会极大地增加一个人患脑癌的可能性。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将最严重地削弱上述结论?【1999-10-36】
A.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使用移动电话者的比例有惊人的增长。
B. 有经常使用移动电话的历史的人在1990~1999年超过世界总人口的65%。
C. 在1999年全世界经常使用移动电话的人数比1998年增加了68%。
D. 使用普通电话与移动电话通话者同样有导致癌的危险。
E. 没有使用过移动电话的人数在90年代超过世界总人口的50%。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如果一份对中国人的调查显示,肺癌患者中90%以上都是汉族人,由此显然不能得出结论,汉族人更容易患肺癌,因为汉族人本身就占了中国人的90%以上。同样的道理,如果B项的断定为真,说明在世界总人口中,有经常使用移动电话历史的人所占的比例,已接近在脑癌患者中有经常使用移动电话历史的人所占的比例,这就严重削弱了题干的结论。其余各项均不能削弱题干的结论。
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项有关献血对健康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分为三组。第一组对象中均有二次以上的献血记录,其中最多的达数十次;第二组中的对象均仅有一次献血记录;第三组对象均从未献过血。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中癌症和心脏病的发病率,第一组分别为0.3%和0.5%,第二组分别为0.7%和0.9%,第三组分别为1.2%和2.7%。一些专家依此得出结论,献血有利于减少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这两种病已经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也在发展中国家成为威胁中老人生命的主要杀手。因此,献血利己利人,一举两得。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削弱以上结论?【2000-1-62】
Ⅰ。60岁以上的调查对象,在第一组中占60%,在第二组中占70%,在第三组中占80%。
Ⅱ。献血者在献血前要经过严格的体检,一般具有较好的体质。
Ⅲ。调查对象的人数,第一组为1700人,第二组为3000人,第三组为7000人。
A. 只有Ⅰ。 B. 只有Ⅱ。 C. 只有Ⅲ。
D. 只有Ⅰ和Ⅱ。 E. Ⅰ、Ⅱ和Ⅲ。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Ⅰ能削弱题干的结论。因为在三个组中,60岁以上的被调查对象,呈10%递增,又题干断定,癌症和心脏病是威胁中老人生命的主要杀手,因此,有理由认为,三个组的癌症和心脏病发病率的递增,与其中中老年人比例的递增有关,而并非说明献血有利于减少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Ⅱ能削弱题干的结论。因为如果献血者一般有较好的体质,则献血记录较高的调查对象, 一般患癌症和心脏病的可能性就较小,因此,并非是献血减少了他们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Ⅲ不能削弱题干。因为题干中进行比较的数据是百分比,被比较各组的绝对人数的一定差别,不影响这种比较的说服力。
在国庆50周年仪仗队的训练营地,某连队一百多个战士在练习不同队形的转换。如果他们排成五列人数相等的横队,只剩下连长在队伍前面喊口令;如果他们排成七列这样的横队,只有连长仍然可以在前面领队;如果他们排成八例 ,就可以有两人作为领队了。在全营排练时,营长要求他们排成三列横队。以下哪项是最可能出现的情况?【2000-1-68】
A. 该连队官兵正好排成三列横队。
B. 除了连长外,正好排成三列横队。
C. 排成了整齐的三列横队,另有两人作为全营的领队。
D. 排成了整齐的三列横队,其中有一人是其他连队的。
E. 排成了三列横队,连长在队外喊口令,但营长临时排在队中。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设连队的人数是x。由题干,显然100<X<200。题干给出了下列条件:条件一:x除以5,余数是1。条件二:x除以7,余数是1。条件三:x除以8,余数是2。5和7的公倍数,满足大于100且小于200的,有105,140和175。因此,同时满足条件一和条件二的x的取值,可以是106,141或176,在这三个数字中,可以满足条件三的只有x取值106。因此,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x的惟一取值是106。这样,A项不能成立,因为106不能被3整除。B项能成立,因为106除以3,余数是1。C项不成立,因为106除以3,余数不是2。D项不成立,因为(106+1),不能被3整除。E项不成立,因为(106-1+1),不能被3整除。
八。真话假话型
把这类考题根据题目的表现形式归结为真话假话型,这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其本质是涉及了逻辑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往往是运用对当关系等逻辑知识在所有叙述中找出有互相矛盾的判断,从而必知其一真一假。
例如下列两个命题是互相矛盾的:
“所有S是P”与“有些S不是P”
“所有S不是P”与“有些S是P”
“p并且q”与“或者p或者非q”
“p或者q”与“非p并且非q”
“如果p则q”与“p并且非q”
“只有p才q”与“非p并且q”
“必然p”与“可能非p”
“不可能p”与“可能p”
要注意的是:有时两个命题虽然不是矛盾的,但互相反对(或下反对),即不能同真(或不能同假),那就可以推出两个判断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或者至少有一个是真的),这也同样是解题的关键。
例如下列命题是互相反对的(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
“所有S是P”与“所有S不是P”
“所有S都是P”与“(某个)S不是P”
“所有S不是P”与“(某个)S是P”
“必然p”与“不可能(必然非)p”
例如下列命题是互相下反对的(不能同假,但可以同真):
“有些S是P”与“有些S不是P”
“有些S是P”与“(某个)S不是P”
“有些S不是P”与“(某个)S是P”
“可能p”与“可能非p”
真话假话型考题包括一真多假、一假多真或多真多假三种,主要问法有:
【1】 上述判断中只有一个为真(假),以下哪项最可能为真?
【2】 这几句话中只有两句是真,请你推出以下哪项为真?
解题基本思路主要有两种:一是用矛盾(或反对)法,具体做法是从题干提供的所有判断中,找到两个矛盾(或反对)的判断,从而知其真假关系,进一步可推理出答案;二是用假设反证法,这种方法虽然显得笨些,却很有实效。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前几次考试中,多次出现此题型,但在近来的考试中出现的次数已明显减少。不过,考生仍应多加戒备,因为此类考题实在是容易命题。
桌子上有4个杯子,每个杯子上写着一句话:第一个杯子:“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果糖”;第二个杯子:“本杯中有苹果”;第三个杯子:“本杯中没有巧克力”;第四个杯子:“有些杯子中没有水果糖”。如果其中只有一句真话,那么以下哪项为真?【1997-1-7】
A.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果糖。
B.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水果糖。
C.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苹果。
D.第三个杯子中有巧克力。
E.第二个杯子里有苹果。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题干中第一和第四个杯子上的话是矛盾的,两句话中必有且只有一句为真。因此,四句中的一句真话必在第一和第四之中,所以第二和第三个杯子上的话必为假。由第三个杯子上的话“本杯中没有巧克力”是假,可知D中所说“第三个杯子中有巧克力”为真。虽然第二个杯子上的话也假,但五个选项中没有一项是“第二个杯子没有苹果”。选项C是“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苹果”,不等同于“第二个杯子没有苹果”,因为,前者能推出后者,后者不能推出前者。若选A,则第一个和第三个杯子上的话为真。若选E,则第二个和第四个杯子上的话为真。选B或选C也不对。我们用以下例子说明这两种选择是错误的。设第一个杯子装水果糖,第二个杯子装水果糖,第三个杯子装巧克力,第四个杯子装苹果。对这一“分配方案”,只有第四个杯子上的话是对的,符合题干的假设,但B和C不真。虽然可以举出符合题干而B和C又为真的例子,但此例说明,由题干不能推出B和C必然为真。
某班有一位同学做了好事没留下姓名,他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个。当老师问他们时,他们分别这样说:
甲:这件好事不是我做的。
乙:这件好事是丁做的。
丙:这件好事是乙做的。
丁:这件好事不是我做的。
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请你推出是谁做了好事?【1997-1-33】
A.甲。 B.乙。 C.丙。 D.丁。 E.不能推出。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简捷做法:观察发现乙和丁两个人说的话相互矛盾的,肯定当中有一个人说的话为真,而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这样,甲和丙说的话就肯定是假的。从甲的话为假,可知好事是甲做的,而且这仍然保持丙的话为假。
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A.12人都会使用。 B.12人没人会使用。
C.仅有一个不会使用。 D.仅有一人会使用。
E.不能确定。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用假设反证法:如果③为真,即“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那就是“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即②也肯定为真,与题干的假设“只有一个是真的”矛盾,因此,③肯定应该为假,即所长会用计算机。由此可推出“有人会用计算机”,即①为真,进一步可推出②为假,即没有人不会用计算机,也就是律师事务所12名工作人员都会用计算机。